
寫在《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4周年前夕
香港文匯報訊 據新華社報道,2017年7月1日,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見證下,《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粵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簽署,標誌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啟動。習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這件大事辦好。從協議規劃,到藍圖鋪展。近4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掌舵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成為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生動實踐,向着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逐浪前行。潮湧大灣,千帆競渡,這裏有大機遇、大未來。
在世界版圖上,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舊金山灣、紐約灣、日本東京灣並稱為世界四大灣區,這些灣區是全球經濟最發達、最開放、最活躍的地區。在夜景衛星圖上,珠江入海口,這片中國燈光分外璀璨的區域囊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9市,是中國開放水平最高、經濟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
「1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
在大灣區,一個覆蓋11個城市的立體交通網絡正越織越密,「1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
160公里/小時!2021年4月20日,隨着最後一個鋼軌接頭焊接成功,廣州地鐵18號線首通段實現全線長軌貫通。這條「粵港澳大灣區最快地鐵線」的最高設計時速刷新了全國紀錄,將廣州市中心到南沙的時間從現在一個多小時縮短至30分鐘左右。
「以前從香港到廣州來一趟,至少4個小時,如今可方便多了。」李劍禧是在廣州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創業的香港青年,他的太太孫嘉晞是廣州姑娘,幾年前兩人喜結良緣。便利的交通條件不僅解決了兩地奔波,也進一步堅定了他來廣州創業的想法。
目前,大灣區高鐵里程超過1,200公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超過1,000公里,伴隨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標誌性工程建成通車,從香港駕車到珠海、澳門僅需30分鐘,香港往來廣州縮短至1小時以內。在大灣區核心區,每百平方公里擁有8.9公里高速公路,高於其他世界三大灣區。
位於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重要節點位置的深圳光明科學城塔吊林立、機器轟鳴,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近期,致力打造國家實驗室「預備隊」的深圳灣實驗室,正式在這裏落地。
國際科創中心影響力增強
不僅是深圳灣實驗室,位於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投入運行、中科院強流重離子加速器裝置在惠州動工、江門中微子實驗站建設有序推進,一批重大創新載體正在這裏拔地而起,大灣區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大灣區與北京、上海同為國家布局的三大國際科創中心。
為創新匯聚人才,大灣區全面實施境外高端緊缺人才所得稅優惠政策,實際稅負水平與港澳趨同,珠三角9市累計發放個稅補貼23.9億元(人民幣,下同),引進近9,000名境外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