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據新華社報道,「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這「一二三」格局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顯著特點。粵港澳三地合作建設大灣區,能否將「制度之異」變為「制度之利」至為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11月12日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這樣對大灣區建設作出指示:要在「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框架內,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創新體制機制,促進要素流通。要大膽闖、大膽試,開出一條新路來。
經過近4年努力,粵港澳大灣區既堅守「一國」之本,又善用「兩制」之利,粵港澳三地和有關部門積極作為,有力有序推進各項工作,以不斷深化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按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快進鍵」,成效顯著。
前海成與港合作最緊密區域之一
毗鄰香港的深圳前海,曾經是一片灘塗之地,而今高樓林立、人流不息。一個又一個香港青年,在前海實現了創業夢。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前海合作區累計註冊港資企業超過1.1萬家,註冊資本1.26萬億元,成為與香港關聯度最高、合作最緊密的區域之一。
近4年來,廣東省引進港澳企業5萬多家,實際利用港澳資金3,400億元;2,000多名港澳專業人士取得內地註冊執業資格。廣東布局建設10家省實驗室,與港澳合作新建20家聯合實驗室,廣東向港澳開放1萬多台大型科學儀器。
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宜居宜業宜遊,共建共享優質生活圈,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國家、省、市頒布了一系列涉及惠港惠澳的政策文件,內容主要涉及三大主題:教育,創業營商就業,便利惠民。特別是廣東近年來認真落實國家惠港惠澳政策,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推動大灣區建設成果更多更廣地惠及三地民眾。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需要粵港澳三地緊抓機遇、乘勢而上,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培育新優勢,實現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