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讀書人 > 正文

輪椅上的作家王憶:所有努力的行走 都將注定此生 「不虛此行」

2021-06-01
●王憶是坐在輪椅上奔跑的追夢者。受訪者提供●王憶是坐在輪椅上奔跑的追夢者。受訪者提供

「假如能站起來奔跑,這就像在說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樣,這樣的憧憬已經停留在童年。如今的我有現在的奔跑方式。」當代青年詩人、作家王憶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書面採訪時用文字回覆道。她現在的奔跑方式是寫作。王憶被稱為是坐在輪椅上「奔跑」的追夢者,她的首部短篇小說集日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人一定不要在苦澀時單純地體味困苦,而要在奮鬥時享受甘甜。因為所有努力的行走,都將注定此生『不虛此行』」。●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蕊

王憶1989年出生,出生時因羊水破裂導致小腦偏癱,正常的肢體和語言能力在她來到這個世界上時便喪失。不論說話還是打字對她來說都是非常艱難的事情,正如評論家、江蘇省作協副主席王堯所說,即使是一個體魄正常的人,寫作都是一件艱難耕耘而不知收穫的活兒。但王憶卻坐着輪椅在寫作的道路上一直奔跑,「這樣的奔跑,不是倔強,也不是逞強,而是一路的堅持,只為遇見最期待的風景。所以我願意,盡自己全部的力量,追逐一個美好的方向。」

王憶從少年時開始寫散文和隨筆,十八歲時發表網絡小說,二十幾歲創作詩歌、長篇小說,現在的王憶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江蘇省作協簽約作家。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都是王憶用一根指頭一字一字地碼出來的。

王憶在語言交流方面面臨着重重障礙,唯有文字才能表達自己,讓別人明白自己的意思。「最初我只能在紙上潦草地寫下很短的詞語給周圍的人看,漸漸地學會了寫作文,我發現寫字的過程雖然很艱難,但是當自己把心裏的話一句接一句地寫成一篇動人的文章,不僅有一吐為快的順暢,還讓自己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就感。等再長大些,我又學會了用鍵盤打字,這正是讓我決定要成為一個寫作者,乃至成為一名作家重要的關鍵。」

最令王憶難忘的是二十六歲,她出版了第一本書《輪椅上的青春》,是一本從少年寫到青年時期的隨筆集。「身體殘障注定是我這一生都無法避免的疾苦,但是在那之前我從未想過自己也能在二十多歲燦爛的年紀綻放出自己的價值。從此我就更加確信,寫作必將成為我生命中為之堅定奮鬥的事業和理想。」

王憶告訴記者,她的日常生活非常簡單,白天看書、上網追劇,也會開着自己的電動輪椅出門走走看看,晚上才會進入創作狀態。

在文字中體會身心自由

「夜深人靜,我用一根手指在鍵盤上敲擊下一些真誠的文字,那就是我身心最為自由和幸福的時刻。」王憶寫道,「一個寫作者真正的思想生活往往是從夜深人靜開始,黑暗能夠使人忘卻白晝繁雜,能夠將一天的思緒作出整理,甚至將自己從本身中抽離,回到最本真的狀態。」

《不虛此行來看你》收錄了<乘風破浪女騎手>、<不虛此行來看你>、<站在橋上看風景>、<七樓那女人>等十一個個短篇新作,從不同角度關照、反映女性的生活、成長與情感理性。

王憶在創作詩歌和散文時,總是習慣從第一人稱出發,因而寫作偏向於抒情。「我開始創作小說,是希望藉助文字跳出自己的禁錮,讓自己與外界建立更實在和全面的鏈接。」

王憶告訴記者,這本小說中有一些人物或故事來源於現實生活,「我時常把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的一個人物、一件事物,或者只是很小的一個點,經過想像的延伸,還有情節的拓展,重新設置成一個全新的故事。」

王憶坦言,寫作短篇小說,是為自己開闢的嶄新路途。「當我從自我中跳出,化身為各種各樣的人物,以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性格去虛構每一個故事,就如同體驗了不一樣的人生。」

這十一個小說都是女性為主角,王憶本身又是女性,「這是一種共通的狀態。」王憶說,比如<不虛此行來看你>、<站在橋上看風景>裏的女性都是一種小女孩對情感懵懂的情愫,還有<廣州路137號>是兩個閨蜜之間的故事,「作為任何一個女性或者女孩都會有過如此的經歷。」王憶還特別提及,<廣州路137號>所寫的是她一個非常好的閨蜜,不幸在一次意外中突然去世,「這件事發生在一個不可能的人身上,也發生在一個不可能的年紀,我覺得這事非常不可思議。因此我把生活寫進文學,又加入虛構,事實上這也已經超越了創作本身。」

靈感來源就是冷靜地思考

「說到靈感的來源,其實我覺得就是自己冷靜地思考。也只有在思考的時候,人的思想和情感是最為獨立與客觀的。」王憶說,小說的構思經常是在一瞬間就能產生的。「從落筆到完成大概需要一周或者十幾天左右。因為小說的細節經常是在創作中迸發出來的。」

「我把看到的、捕捉到的以及構想到的串成我理想中的場景和語言。創作出一篇不可能發生的故事並不難,難的是創造出一個令人相信的故事。」王憶說,《不虛此行來看你》不代表一段故事的完結,而是正式開始,接下來王憶的創作還是打算以短篇小說和詩歌為主。「我更希望是多寫一些小說,這樣可以變成一個故事的創造者。」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