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2月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圍攻翻版《雌雄大盜》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2-0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余綺平 圖:網上圖片

 第81屆奧斯卡提名名單上月揭曉。角逐「最佳外語片」的五部影片裡,沒有華語片入圍;連我們寄望最大的《海角七號》,也遭摒棄門外。

 不能入圍,我們耿耿於懷;能夠入圍的,卻引起軒然大波。被形容為翻版《雌雄大盜》的德國電影《巴德麥恩霍夫二人組》入圍後,歐洲嘩然,傳媒群起而攻,譴責該片粉飾恐怖活動,同情兇手,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

電影根據赤軍旅史實

 七十年代中國發生文化大革命,在歐美,同樣掀起翻天覆地的革命性學生運動;他們抵抗由資本家專政的獨裁政府,仇恨美國,抗議美軍入侵越南。在德國,激進左翼青年成立一個名為赤軍旅(Red Army Faction)組織,他們由最初的示威遊行,演變至後來的焚燒政府大樓,綁架及暗殺政界和商界精英;最後全面訴諸恐怖活動,共殺害三十四人。

 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巴德麥恩霍夫二人組》(The Baader Meinhof Complex),就是根據赤軍旅的史實拍攝;評審委員稱讚該片出色,足以媲美史提夫.史匹堡導演的《慕尼黑》,奪獎機會極高。

成員接受巴解訓練

 影片背景發生於1966年,當時的西德總理由前納粹黨黨員齊格辛出任,他拒絕承認納粹在歷史上所犯的錯誤,引起國內年輕人不滿。相反地,齊格辛壓抑左翼激進主義和禁止共產黨活動,觸發大規模學生示威活動。

 1967年學生抗議伊朗王訪問柏林時,一名旁觀者遭警察擊斃,導致赤軍旅趁機成立,與政府展開全面抗衡。七十年代該組織將部分成員送往中東,接受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訓練。

 赤軍旅有兩名主幹巴德和麥恩霍夫(電影以兩人為名),前者是風流倜儻的知識分子、後者是優雅博學的女記者,兩人如影相隨,像電影《雌雄大盜》(Bonnie and Clyde)一樣「打家劫舍」。

「德國之秋」威嚇全國

 兩人於1970年成立赤軍旅,1972年落網,1975年被起訴;期間麥恩霍夫自殺身亡。但赤軍旅的恐怖行動並未中斷,該組織發起連串攻勢,迫使德國政府釋放該組織成員。

 1977年赤軍旅發動了德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面對最嚴厲的內部威嚇。此項恐怖行動被稱為「德國之秋」,包括謀殺聯邦主控官、綁架德國工業鉅子許萊耶(Schleyer)、與巴勒斯坦人民陣線合作,騎劫德國客機,迫令飛機轉飛索馬里。

 德國政府並不就範,突擊隊員圍攻客機,擊斃三名劫機者,釋放機上人質,巴德最後亦自殺。翌日,許萊耶遭撕票,棄屍荷蘭邊界森林一車廂裡。

向電影吐口水抗議

 《巴》片根據同名著作改編,電影於去年11月14日在英國公映,有輿論譴責影片內容美化赤軍旅的恐怖活動。當時,原著作家、前德國《明鏡周刊》總編輯奧斯特(Stefan Aust)辯稱,「影片僅是反映了赤軍旅的本來面目。這班青年人起初滿懷理想搞革命,最後,他們不但殺人,也殺了自己。」這場革命中,有13名赤軍旅成員「壯烈犧牲」。

 可是,遭赤軍旅殺害的資本家親屬卻非這樣想。其中有一銀行家親屬退回政府頒發的勳章,以示不滿;許萊耶的親屬則向該電影吐口水抗議。

 英國《衛報》曾將赤軍旅的恐怖活動,與西班牙分離運動組織「巴斯克祖國自由黨」(ETA)的暴行相提並論。

還給巴德一個英雄形象

 另一方面,德國仍有傳媒替《巴》片說好話。左翼報紙《柏林日報》影評文章狂熱崇拜巴德,認為該電影終於還給巴德一個英雄形象。

 「雌雄大盜」出身富裕的知識分子家庭,巴德父親是大學歷史系教授;麥恩霍夫屬於一個和平組織成員。兩「大盜」出入以平治等豪華房車代步,身穿黑色皮夾克,曾經是年輕人模仿對象。

 赤軍旅全盛時期,追隨者遍佈德國,他們大都是中產階級激進人士。據一項調查顯示,當年西德30歲以下青年人,四分之一同情赤軍旅;左派死硬分子甚至認為,巴德和麥恩霍夫是遭政府暗殺。

依然吸引歐洲青年

 赤軍旅最後一次恐怖活動,是1993年用炸彈炮轟監獄,企圖救出同伴,幸而沒有人傷亡。該組織部分成員被判刑長達二十六年,德國自由派人士曾指出,就算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納粹戰犯,判監也沒有這樣長。

 自柏林圍牆倒塌後,赤軍旅名存實亡,直到1998年正式解散。如今,赤軍旅的「神秘」背景依然吸引歐洲青年,遊客可以在禮品店買到赤軍旅的T恤,上面印著該組織的機關槍標誌;多年前,意大利名牌Prada更為赤軍旅設計服裝;2002年英國舉辦了為期一個月的德國赤軍旅電影節和研討會。

相關新聞
圍攻翻版《雌雄大盜》 (圖)
赤軍旅餘黨下落 (圖)
角逐「最佳外語片」 (圖)
西班牙恐怖活動 (圖)
天工•科學與童心 (圖)
女孩的一生 (圖)
不是車匙 (圖)
環保座駕 (圖)
巧奪天工 (圖)
只此一人•杜斯先生 (圖)
短載•詩書街一巷一號(六)
藝叢散記•藏書三味 (圖)
試筆•旋轉木馬 (圖)
百家廊•人文精神暖正月 (圖)
杜亦有道•尋幽探吃
扶林晚風•牛年說牛
一網打盡•音樂節非萬靈丹
琴台客聚•葉問反映武林近代史
翠袖乾坤•奧巴馬兄弟
寫我遊情•華府大使館區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