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郝君兒)三聚氰胺風暴去年颳起,本港即現奶粉搶購潮,日本牌子奶粉更是搶購目標,每有貨源都迅速售罄。不過,有商戶從外地直接入口奶粉出售,卻無做好配套,未有將奶粉罐外標籤上的外文全部翻譯成中文或英文,就連奶粉營養資料,消費者也可能一無所知。消委會檢視9款進口嬰兒奶粉後發現3款樣本資料不全,擔心父母不知情下或讓嬰兒進食錯誤份量,而對特定物質過敏的嬰兒更有健康危險。食物安全中心已接手跟進,並向有關零售商發出警告信,要求糾正標籤。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何沛謙表示,自從發現奶品含三聚氰胺引起恐慌後,越來越多家長選購進口嬰兒奶粉,但標籤資料不足的情況令人關注。他解釋,本港法例要求奶粉標籤需列出食物名稱、食物配料或成分表、食物保質期、製作商或包裝商的名稱及地址等資料。
毒奶事件後 進口貨熱賣
消委會早前檢視了市面有售的9款進口嬰兒奶粉樣本,發現其中3款的成分表資料不全,其中固力悞日本ICREO嬰兒奶粉,包裝上將「維他命B12」只印上一個「維」字代表,而森永乳業嬰兒奶粉(初生至9個月),及雪印Bean Stalk嬰兒奶粉(初生至9個月),則在包裝上只標示主要的產品成分,中文標籤上的沖調方法與日文有出入,但不影響營養吸收。
另外,消委會指有部分奶粉標籤中英夾雜,又或是只翻譯法例要求的部分,但如沖調步驟、警告字眼等重要資料則欠奉,結果需由消費者自行猜測,也對消費者不便。何沛謙透露,已將結果交予食物安全中心跟進,食安中心已向有關零售商發出警告信,要求糾正有關標籤。
零售商:已修正標籤內容
何沛謙重申,法例規定嬰兒奶粉標籤要清楚說明奶粉成分、正確沖調及飲用方法,目的是讓消費者知道奶粉中是否含有令嬰兒敏感的物質,如果資料不清,則可能危及嬰兒健康。該會又呼籲零售商將標籤上不屬法例要求的內容也譯成本地法定語文,尤其是中文,因近年不少內地旅客來港購買奶粉,以中文標示可讓內地旅客也能得到有關資訊,作出恰當的選擇。
「固力悞」零售商表示,有關產品標籤打印時因位置排位問題而漏印部分文字,已將該批產品收倉,待供應商補回正確資料;「森永」及「雪印」零售商則表示,已修正該兩款奶粉標籤上的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