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錦繡大道路權糾紛觸發衝突,錦繡花園管理公司與大生圍村民各不相讓,但事件在爆發僅3天迅速得到解決,原來多得新界鄉議局和民建聯一直在背後「發功」,而最大的轉捩點,在於特區政府誠意出資興建新路,方便村民,終打動雙方達成互諒互讓的協議。
張學明:各有理據爭拗多年
參與協調的「功臣」之一、鄉議局副主席張學明坦言,路權爭議要追溯到1973年:發商展在興建錦繡花園收了不少原居民的土地,過程中承諾會興建大生圍路(錦繡大道前身),方便附近的村民。時至今日,許多村民由養魚務農,轉為貨櫃車司機或經營貨櫃場,順理成章有權繼續使用錦繡大道,作為貨櫃車出入之用。不過,錦繡花園方面卻認為,沒有理由要業主長期負擔高昂的道路維修費用,故令雙方爭拗多年。
張學明坦言,鄉議局和民建聯一直就此問題與村民和錦繡居民溝通,並居中協調。不過,錦繡花園業主與貨櫃車司機都各有道理,而雙方其實都希望可以共同使用錦繡大道,但基於缺乏良好的條件配合,才令問題遲遲未能解決。鄉議局及民建聯今次終於當成「和事佬」,是因為政府終願承諾一次過出資150萬元維修錦繡大道,並耗費1億元興建與錦繡大道平排而行的新路,令雙方都找到妥協的「下台階」,是次事件才能得到迅速解決。■本報記者 徐海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