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西藏美景吸引各地人前來欣賞,像白小姐每次到西藏必到阿里轉山。
文:本報珠三角新聞中心記者 熊君慧、李望賢 攝:李望賢
一邊是雪域高原,一邊是石屎森林,相隔「天上人間」,而今卻同時融入不少西藏人的生活當中。強壯的康巴漢子把藏飾、藏藥揹進了繁華大都市,薈萃西藏文化的「藏吧」在北京、深圳、廣州、成都等城市逐漸增多,既是藏人在都市的棲息之地,又滿足都市人的休閒需要。同時,每年有400至500萬海內外遊客湧入西藏,培養了一批批來自城市的「藏迷」,他們在與雪山共眠的日夜裡,尋找心靈上的平靜。
今年是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50周年。50年來,愈來愈多藏族人到城市生活、學習和工作。他們在融入快節奏都市生活的同時,亦是千百年歷史的西藏文化與只有幾十年現代化進程的中國城市交流碰撞的過程。很多進入都市的藏族人說,跟都市人相比,他們少了很多焦慮。雖然有些不適應大城市急速節奏的生活,但他們最關心的始終是「內心的平靜」。
在深圳華強北一個大型商場,有間門面並不算大的藏飾店。老闆的表弟德吉尼瑪從康巴來深圳剛1年,主要是幫助哥哥打理生意。店內的幾千件藏飾品,都是老闆從西藏精心挑選,深受外國人、佛教徒以及少女的喜愛。
德吉尼瑪來深圳前曾到過成都,不論身在何處,他都會向當地人介紹西藏文化。他說,藏人經年累月面對著雪山、草原和星夜,思想由此產生,所以有種說法稱「藏人思想的純潔,逼近雪山」。
民族藏飾 藏迷喜愛
德吉尼瑪將店內藏飾品逐一向記者介紹:藏人用靈巧的雙手,通過藏區特有的三色石、瑪瑙、犛牛骨、藏銀和藏銅,打磨出他們祖祖輩輩的圖騰崇拜的藏飾,藏人堅信,藏飾能給他們帶來平安。
宗教文化對飾品上的圖紋影響深遠,所有首飾掛件都被藏民賦予了宗教信仰。德吉尼瑪說,在西藏,男士所佩戴的飾物也不少,耳飾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在藏語中叫做「梭箕」。大多數「梭箕」都是用綠松石製作的,通常以10多厘米的長條形為主,串在黃金製作的鏈上。一般來說,佩戴這種飾物的人特別注重飲食衛生,他們一般外出都在腰間佩戴著刀筷套和香囊。他們佩在腰間的香囊狀的荷包是用來放碗的,他們外出做客時就只使用自己所攜帶的餐具。他們戴的帽子上也有一些飾物,除了帽間的紅色瓔珞,還有用黃金製作的「瑟垛」。
對青藏高原的嚮往漸漸成為都市人一個難以割捨的情結,那裡奇異的自然與宗教既象徵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也象徵無限延伸的思想與自由。它誘惑著都市人融入自然的懷抱,呼喚著都市人重新尋找一種更有益於身心的生活方式。隨著青藏鐵路通車和林芝機場通航,西藏旅遊業發展迎來了黃金時期。以青海省西寧市為起點,西至拉薩市的青藏鐵路,全長1,956公里,沿途經過青海湖、崑崙山、可可西里、三江源、藏北草原、布達拉宮等中國乃至世界著名的景區景點,是一條充滿神秘色彩的頂級旅遊風景線。
遊藏熱潮 從無間斷
在07年前,每年都有400至500萬中外遊客湧入西藏。08年拉薩「3.14」事件後,「井噴式」發展的西藏旅遊業受重創,當年西藏接待國內外旅遊者比上年下降44.2%,旅遊總收入同比下降超過50%。藉著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50周年之際,很多「驢友」在網上發貼,掀起另一輪「西藏熱潮」,白小姐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白小姐是深圳一間中學的美術老師,自從06年到過西藏後,便迷上了西藏。「自己前世一定是藏族人。」她在西藏一待就是1個月,走了古格、納木措、扎達土林、普蘭、拉薩、岡仁波齊等地方。「西藏,是一個人一生必須趕往的天堂。」她將西藏見聞在課堂上跟學生分享,還在博客貼上西藏的圖片和隨筆,結交了許多喜歡西藏的朋友。
對一直生活於地廣人稀之處的藏人,擁擠的城市讓他們不習慣,但他們還是希望走出來,了解這個世界,以及可以有所作為。德吉尼瑪說:「在內心裡,我們不用改變甚麼,我們還是原來的信仰。人沒有信仰是很可憐的,就算有錢也很窮。」
藏文化書 各地熱銷
即使用千言萬語,或許都寫不出藏人心中千百年不變的「信仰」,但仍然有人試圖用筆墨訴說西藏的神秘。近十年來,內地風靡的暢銷書中,將西藏的宗教、人文、風光甚至武俠共冶一爐的書作,在國內外有上佳表現。作家何馬《藏地密碼》就是其中的表表者。這是一部關於西藏百科全書式的小說,藏傳佛教、藏獒、西藏傳說、民間傳誦的隱秘歷史、史詩、藏族地區神奇和無限美景都在這本書裡得到了完美的聚合,也是它從眾多探險小說中脫穎而出,繼而走出國門的關鍵。
由青海知名作家楊志軍所著《藏獒》,推出之時打著挑戰《狼圖騰》的旗號,上市1個月後的銷量已超過10萬冊。該書凝聚青藏高原的情懷、藏傳佛教的神秘、人道作家的悲憫,和武俠名篇的酣暢,成為當年中國文壇長篇小說其中一部扛鼎之作。
此外,還有旅遊文化類著作《伏藏》,上市不到半個月,在噹噹的排行已經躍居該類書榜的前五名。另一本《藏地牛皮書》也是為背包族設計的旅遊類書,在背包族中聲譽極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