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趙雨龍認為,飲食及清潔業長久面對招聘困難,與薪金不斷下降有關。
【本報訊】(記者 鄭啟源)就業市場萎縮,職位空缺較去年大幅減少,但「有人無工做,有工無人做」問題仍存在。有經濟學者認為,職位錯配問題一直存在,尤其是基層職位,部分職位被視作「厭惡性」工種,職位長期懸空。學者認為,職位配對並不能簡單化為供求數字的配對,勞工處的角色應更進取、更互動,建議當局按失業人士的待業時間,度身訂造更有效的職位配對服務。
經濟學者關焯照指出,職位錯配問題根本無可避免,只是市道好的時候,市場上職位空缺多,情況不容易察覺。「部分要求體力勞動的行業,如飲食業及清潔服務業,長期被求職者視為『厭惡性』行業,難以吸引求職者應徵。」他認為,基層職位難以吸納足夠人才,故空缺一直存在,目前只因職位空缺數目大幅減少,才會凸顯部分行業「有工無人做」情況。
久失業者多願轉職其他行業
浸大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趙雨龍表示,飲食及清潔服務業等基層工作,長久面對招聘困難問題,與薪金每況愈下不無關係,「求職者看重的是職位穩定性、待遇及晉升機會,但僱主不願意提高待遇吸引年輕人入行,加上行內人手持續流失,只會令『有工無人做』問題持續。」
趙雨龍認為,政府推出飲食業「招聘雙周」,為勞資雙方提供平台的原意絕對是好,但一定要配合良好的規劃,「求職絕不是簡單的數字配對,若待遇未有明顯提升,空缺又集中在某部分工種,一方面未必能協助飲食業中其他工種的人才就業,亦未能吸引新人入行。」
他指出,勞工處有必要提升就業服務,例如按求職者的失業時間作分流,「失業者的失業時間越長,求職的方針愈不同。剛失業的求職者傾向找回與先前工作相若的工種;當求職者已失業一段時間,就自然願意轉職到其他行業,甚至投身基層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