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接受採訪後,宣科與本報記者合影。本報記者方帆 攝
宣科在整理流傳在麗江地區的納西古樂同時,將本地一些有演奏經歷的老人組成納西古樂演奏團。開始,因老人們大多聽力不好,演奏的音樂聲總是左聲左氣。當時就有人提議另請高明。但很有遠見的宣科認為,老人為主一是能保持「納西古樂」演奏的原汁原味,二是成立這個樂團也是為提高老人們的經濟收入,而若換人就違背了初衷。
宣科寧願承擔風險,繼續採用那些演奏技巧不高的當地老人演奏,而為了彌補不足,宣科則乾脆在樂團每演奏一節之前,都由他親自上台點評。由於宣科語言詼諧,又吸引中外聽眾,這所謂的道教古樂團竟辦得有聲有色,不但為本地旅遊增色不少,還切實提高了樂團老人們的經濟收入。
目前,80歲的宣科還在做兩件事,一是為雲南的教育和文化事業個人捐款已經達720餘萬元,二是他同時將目光聚集到了「小水井苗族合唱團」,這支由60多個雲南農民組成的合唱團天籟般的聖經歌聲打動了宣科。宣科打算將納西古樂的成功經驗複製到「小水井」身上。
海外華人為之感動
在海外,更有許多華人為這個納西古樂團所感動。一位東南亞的老華人說,上世紀50年代美國反華為了封鎖中國,曾策動東南亞國家政府實行了滅絕中國傳統文化的戰略。當時許多國家中的華文學校被強制撤銷,當地政府甚至不准許華人說漢語,所以幾十年下來,許多東南亞華人居然也不懂中國文化了,造成東南亞華人巨大的心靈創傷。現在,海外華人之所以來到麗江必去聽納西古樂,就是試圖接續起自己中國人文之本。而這些華人當年的遭遇和今天的感動,也使宣科和他的老人古樂團越發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