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4月2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在震撼中自強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4-2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希望的延續——小豆子

——寫在影片《南京!南京!》公映之際

閔良臣

 歷經四年拍攝的影片《南京!南京!》尚未公映,已是好評如潮。知名學人何東先生在其博客中甚至認為:「《南京!南京!》,是我從小到現在,看到的最讓我震驚的一部抗日電影。」又說,「所謂的愛國,完全不是跳起來朝侵略者吐幾嘴口水,真正的愛國,是要首先記住歷史、正視歷史、面對歷史。」其實,陸川導演對採訪他的記者說的「就是做一個新電影」,而有觀眾也認為,這部電影不是在宣傳仇恨,而是要激起國民自強的心聲。

殊死抵抗

 不論從這部影片的導演陸川的文字中,還是已經看到這部片子的人所刊發的文章,都讓我們看到,1937年,當兇殘的日本侵略者攻下南京城時,中國人在被殘暴殺害的同時,也曾有過殊死抵抗。影片中有一個曾是妓女的小江,她雖是纖弱的身軀,卻第一個舉起手加入日本徵用的慰安隊,為自己的姐妹和不認識的同胞換回過冬需要的衣物、食品、煤炭。即如有人說,「她曾是妓女,但她是你見過的最蕩氣迴腸、最有種的妓女」。

 陸川在接受《環球銀幕》專訪時對記者說:「過去,中國人在這個事件中的一些形象真的是被刻意抹殺了,因為我們真的一直在抵抗。中國人活到今天,沒有一次侵略是不抵抗的,怎麼到了南京,就成了不抵抗成了羔羊了呢?」陸川說他在日本兵的日記裡還看到,有七八個妓女在慰安所拔出日本兵的刺刀去扎他們,而當日本人受傷跑掉,在外面吹響集合哨,然後要弄死這幾個慰安婦的時候,這幾個人搶一把刺刀紛紛抹了自己的脖子。還有一個日本兵寫道,他們一個小隊進城,剛剛走過一輛被燒燬的德國坦克,突然有一挺機槍從這輛坦克裡伸出來,把小隊的人打死一大半。子彈打完了那兩個中國士兵也不出來,最後被日本兵澆上汽油燒死(影片中將此改編成敵人把坦克炸了)。影片中還有這樣一幕:幾名日本兵突然遭到槍擊死亡,更多日本兵趕過來,卻發現開槍的竟是南京城裡未成年的中國孩子。很顯然,即使沒有別的,僅是上面這些畫面,也足以讓中國觀眾震撼,因為這是在原來拍攝的「南京大屠殺」中所沒有見到過的。

 然而,「以上事實,都被當年的日本兵心驚膽戰地記在了日記裡。但我們自己的歷史上,這樣的反抗皆是空白。」「在國人記述的南京大屠殺史料中,只有悲慘和哭訴。」

 據說,影片片尾的照片與字幕,清晰地告知觀眾,歷史中那些抵抗的生命,都不過是22歲,24歲,28歲,30歲……有人為此發問:今天與他們相仿年紀的人,如果身處他們那樣的情境,會怎麼做,又會怎麼選擇?

寬容不可亂用

 這種抗爭的歷史我們無疑應當記住。記住抗爭史,就是對那些逝去生命的尊重。即如攝影師曹郁所說:「這電影其實就是要表現一張張中國人的臉」。而何東在其博客中也說:「不是老嚷嚷要愛國主義教育嗎?去看一遍《南京》,就是接受一次最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近些年來,有些國人彷彿也真的學會了「大度」學會了「寬容」,尤其只要見別人在對待日本客人方面表現出一點「民族情感」,他的心裡就過不得,或是要你「把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區別開來」,或是趕忙站在民族情感的立場主持「正義」,教訓那表現出一點「民族情感」的中國民間百姓也像他一樣要「走出民族情感的誤區」。對此,本人很不以為然。我甚至想,還真說不定是誰把自己圈在了「民族情感的誤區」裡哩。不然,表現出一點「民族情感」就是走進了「民族情感的誤區」,那麼難道說忘卻家仇國恨,也就是我們有些人所主張的「以德報怨」,才算「走出民族情感的誤區」啦?

 這樣說,當然不是要加深中日兩國之間的仇恨,讓「世世代代」把仇怨結下去,也更非不承認日本人民中畢竟有些人是熱愛中國人民,甚至致力於與中華民族友好下去的。但我們一定要實事求是,更不要自欺欺人,甚至把中國民間百姓表現出的一點「民族情感」說成是什麼「民族情感的誤區」大加撻伐。這樣做,不僅會傷害我們民間百姓的民族之心,同時還會讓為數不少的一些日本人恥笑,笑我們在做著「親者痛、仇者快」的事。

冷靜的思索

 對於日本,我們無論怎樣的反感,都不能不承認人家的認真勁、人家的自強精神,這一點,我們不僅在胡適、魯迅的文章中可以讀到,就是在一百餘年前的「甲午海戰」的失敗中也應該有所領教。

 何東先生在其博文中說:「南京城曾是中國的國都。但日本鬼子當年衝進南京城時,卻非常清楚地知道,城裡一共有多少水井,哪些水井裡的水是最好的水質。而即使到了今天,那些經常破口大罵日本人是小鬼子的,他們又對日本有多少真正的了解?」而陸川拍攝《南京!南京!》過程中有一段導演手記是這麼說的:「我想給中國觀眾知道,在70年前我們輸給了一個什麼樣的對手。……我們特別想表現那些被刻意隱瞞的事情,70年過去了,現在我們坐在這兒,你給我說出30萬受難者裡三個人的名字來,別說三個了,一個你都說不出來。……我們在科教書裡所講的,都是弱者姿態,70年後還老拽著別人說:你打過我你打過我!然後別人今兒一高興摸摸你,就特美,可別人哪天揮手又一嘴巴,就又說:你打過我你打過我!我特別討厭這種說法。」

 可以回憶一下,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奧運之後,我們那些熱情,我們所倡導的文明,現在堅持下來的又還有多少呢?所謂「落後就要挨打」,絕不僅僅是指物質層面,很大程度上還在於精神狀態。

面對歷史

 曾在一本雜誌上讀到過一篇文章,題為《日本對外擴張中的人民》,我相信,凡是讀過這篇文章的人都會更好地認識半個多世紀前發動侵略戰爭時期的日本政府和日本大多數人民,也明白那所謂要我們把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區別開來是怎樣地自欺欺人。作者說:「『人民』的含義,在不同的國家和各個國家的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內容。」還說,根據有些人對「日本人民」一詞的用法來看:「給人的印象似乎是日本人民一貫與政府對立、反對日本對外擴張侵略。」然而「歷史似乎並不如此簡單」。作者通過一個個具體事例,使我們看到「日本人民對於侵華戰爭的普遍關注和熱情支持」。當然這篇文章主要談的是半個多世紀前,因而有人可能會批判我不該拿「老眼光」看待這個一衣帶水的「扶桑」之國甚至叫「友好鄰邦」。

 那麼今天又如何呢?「日本大多數人民」是否就與那一次又一次參拜靖國神社的一個又一個代表日本政府的日本要人「背道而馳」呢?答案也還是讓有些人「大跌眼鏡」。曾經看到過中國記者在日本國的一個隨機抽查,結果是日本的「大多數人民」擁護他們的政府,支持日本要人的行為,更不說那些被我們稱作「日本右翼勢力」的「日本人民」了。我還看到過一位名叫王恬的作者在2004年12月20日的《環球時報》上發表的一篇《終究意難平》的文章,是作者在日本靖國神社的親歷。從作者的敘述中我們知道:「靖國神社,沒有一絲的反省,沒有一絲的懺悔,只有對帝國往昔的『追慕』。」

 幾年前,那位華裔女作家張純如自殺時,自己寫過一則短文,認為她的所作所為,所表現的也不過是出於人的良知,出於人類最樸素的愛憎。然而,在這個繁華喧囂的時代,在這個普遍享受浮躁的社會,不少人恰恰失去了最原始也最樸素然而也是最根本的東西。

相關新聞
百家廊•在震撼中自強 (2009-04-28) (圖)
詩聞訊號——雲林筆意•得其耑倪——饒宗頤雲林筆意書畫展 (2009-04-28)
生活語絲•說張愛玲熱 (2009-04-28)
思旋天地•十天.五千年 (2009-04-28)
海闊天空•省了門票踩平公園? (2009-04-28)
琴台客聚•「五一」與勞動 (2009-04-28)
翠袖乾坤•殺雞用牛刀 (2009-04-28)
一家之言•雨中汝 (2009-04-28)
百家廊•淺談粵語正音 (2009-04-27) (圖)
杜亦有道•阿姐的提示 (2009-04-27)
思旋天地•逆市開舖 (2009-04-27)
一網打盡•自殺之謎 (2009-04-27)
琴台客聚•不殺價、吃大虧 (2009-04-27)
翠袖乾坤•父母子女的緣分 (2009-04-27)
太極人生•養性之意 (2009-04-27)
百家廊•鄰家有女 (2009-04-26) (圖)
生活語絲•弄巧成拙的回鄉夢 (2009-04-26)
隨想國•租 書 (2009-04-26)
師人物語•失落的一代 (2009-04-26)
琴台客聚•青年導師秋貞理 (2009-04-2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