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劉巖受傷前寫真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 王玨
人生會經歷數不盡的一秒鐘,有剎那芳華,也有失足留恨。26歲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唯一獨舞《絲路》的A角演員、享譽業內的「古典舞皇」劉巖,在距開幕只有十天的綵排中,由於一秒的配合失誤,瞬間從曾經絢爛綻放的舞台跌落成高位截癱、止步輪椅的無助傷者。
從去年喧鬧的夏季到這個乍暖還寒的春天,時間已經過去8個多月,如今已不再長袖善舞的她坐於輪椅上,在命運的岔口不知如何進退。
為了萬分之一
近日的一個夜晚,記者邀訪劉巖,她如約而至。在餐廳炫目的燈光下,挽起長髮、穿著一襲格紋披肩的她比照片上更顯瘦弱,白皙的臉龐、清淡的眉眼,有著蒙古女子少見的溫婉。她沒有愁容,談話間努力面帶微笑,嘴角揚起,眼睛一彎,露出漂亮的貝齒,但是每個笑容都很短暫。坐在輪椅上,她的身體軟弱無力,說幾句話就要用手捶捶背。
「現在穿衣服91斤,最多92斤,比受傷前輕了一些。可能跟整個下肢不能主動運動,肌肉萎縮有關。」劉巖很坦然地談起自己的康復情況,「經過幾個月的鍛煉,身體有的部分有些效果,但是腿還是完全不行。」
按醫學專業的角度,劉巖屬於「不完全性損傷」,可能受傷的比率在萬分之一,但也有萬分之一痊癒的可能。為了這萬分之一的可能,劉巖付出了一萬分的努力。醫生要求她每天做康復運動1小時,她自己堅持做4小時:每天早上9點多起床,做一些物理治療,如針灸,電療,電刺激,然後進行一些功能鍛煉,如站立、戴肢具行走、床上運動誘發肌力等。
她至今沒有讓任何媒體拍攝自己康復訓練的照片,就連跟隨幾年的貼身助理也沒見過那些場面。「因為太殘酷了,真的太殘酷。」常人看來很辛苦瑣碎的訓練過程,對於舞蹈演員出身、十餘年如一日勤奮練功的她,在體力和毅力上不是大問題,「我能吃苦,會堅持,但是肉體上的辛苦遠遠比不上精神上的折磨。」
曾以超強腰背肌和控腿技術聞名的劉巖在舞蹈圈有一個綽號叫「劉一腿」,左腿甚至可以抬到180。「我原來的腿可以說是『超常人』—常人做不了的動作我可以做到。但現在連常人基本的動作都不能完成。」她形容受傷以後生活像個嬰兒,好多東西得從頭來:晚上翻身都需要幫忙,上下車要人抱,需要克服很多常人不能想像的困難。
「其實我一點也不堅強,只不過理性讓我選擇接受現實。我現在惟一能做的就是調整心態,一切皆有可能。」短短八個月,從懵懂到清晰,從一線希望到最終失落,從事業的鼎盛到情緒的低谷,經歷過種種況味,如今她已經慢慢走出受傷的陰霾,重新面對工作、面對生活,面對社會。
下一個舞台
和所有「80後」一樣,劉巖喜歡聽周杰倫、陳奕迅的音樂,喜歡和朋友喝咖啡、逛街,也喜歡去時尚之都—香港「血拚」。「除了到過香港演出,我還經常在周末飛去那裡專程購物,最喜歡住在港麗酒店,然後到太古、中環買東西。」說到這些過往,她雙目放光。
同樣酷愛電影的劉巖,受傷前每部大片都不落,傷後第一次去影院是看《梅蘭芳》。身為舞蹈演員,看到片中的戲曲伶人和她一樣自小開始「魔鬼訓練」,她唏噓不已,眼泛淚光。
「我特別羨慕梅先生,可以把愛的藝術做一輩子,一生都在舞台上。」在劉巖曾經的世界,從來不曾想過,自己有一天除了舞蹈還會去做什麼,然而劫難過後,一切都因此改變。
在與記者會面前,她剛接受了一家電視台訪問,節目取名「劉巖,要再尋愛」。對此她解釋說,相信自己會尋找到生活和事業新的支點,可能這個舞台不一定像以前一樣,但她會用意志,用心、用對生活的態度,用生命繼續舞蹈。
劉巖,1982年出生於內蒙古。11歲考入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舞系,附中6年,本科4年。畢業後留校入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
中國舞界最年輕的「獲獎大戶」:2001年,19歲獲「荷花杯」全國舞蹈大賽銀獎;2002年,獲全國舞蹈電視大賽銅獎;2003年,獲「桃李杯」舞蹈大賽銀獎;2004年,以獨舞《胭脂扣》獲第六屆全國舞蹈大賽金獎;2005年,以獨舞《橘子紅了》獲「荷花杯」全國舞蹈大賽金獎;2007年,以主演舞劇《築城記》和《紅河谷》榮獲中國「文華獎」唯一雙獎。同年,代表中國參加首屆亞洲青年藝術節獲金獎第一名。
曾在2006年春晚中與楊麗萍、譚元元共舞《歲寒三友》之紅梅。業內人士稱她的絕活兒是超強的腰背肌及「控腿」技術,因此又在圈內獲得「劉一腿」的稱號。
2008年7月28日北京奧運開幕式排練中劉巖因為配合上的一秒之差,發生意外,不慎從三米高台墜下,頸部觸地,導致頸椎骨折,骨盆粉碎性骨折。而今只擁有一個「萬分之一」的站立行走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