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系列之二十三
文/攝:梁小島
Sam(王耀森)很忙。
訪問約在復活節之前,約定時間過了二十分鐘,才見他穿著黑色正裝,一頭大汗快步走來,還連聲說sorry,因為放假前要處理的事情特別多。他手裡握著一疊自己的名片,可能離開公司的時候太匆忙,沒來得及裝入名片夾中。
我對他說了說採訪的要求和目的。
「現在時興講創業這個話題。溫家寶總理在人大會議時都有講鼓勵創業。」他說。搞創業要緊貼時事,經濟、政治都要了解,還有人際關係的建立。
不是空講理想
Sam老家在東莞,叔伯在那邊開印刷廠,他走得很勤。
「很小就想要創業,周圍親戚都是白手起家,他們對我多少都有影響。」還讀很多名人故事,比如李超人李嘉誠,明白羅馬城不是一日建完的。儘管廣東和香港的語言無差,但五湖四海的生意人匯聚,也讓他看到了香港之外的世界,雖然他把廣東統稱為內地。
「內地講求的人際關係比香港重很多。人際關係需要溝通去建立,所以學好普通話很重要。」
「我看到內地這十幾年的進步,很早就預測到內地會越來越強,市場也會越來越大。」中學畢業之後,Sam開始進修普通話,但創業之路,似乎仍然遙遠。他說,04年的沙士期間,是他的一個人生轉折。
那時他大專剛剛畢業,前路茫茫,繼續升學或者出去做事,都是未知。「那時知道自己肯定是不夠料子的。剛好政府推出了一個自僱支援計劃課程,但不是自己當老闆那種,只是接單回來摸索做,我就報了名。」他選修印刷和設計,在平面設計上積累經驗。後來收到海外一間大學遠程教育的錄取通知,進修和自僱工作兩樣一起做。
「我是屬於勤力的人,可以從早上9點一直做到夜晚2、3點,還要讀書,這樣過了2年,很辛苦。」1千多名學員,能堅持下來的只有10人,Sam被選為最突出學員,受到當時經濟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張建宗的賞識,邀請合作一項設計印刷項目。「這讓我有了點知名度。」
香港的設計印刷公司不少,Sam說,他的公司走的是服務路線,設計、印刷和送貨一條龍,還要「度身定做」。
「這是我們最強的地方。你要什麼樣的設計,是專業的還是動漫feel,印刷要放大還是過膠,甚至是紙,我們全世界給你找。」
「但是有很多客人不懂印刷的技巧,例如報價,我們最少印上千份,但他們會問,三十本書能不能印呀。」印刷不可以出錯,何況是開印刷設計公司的老闆。未到28歲的Sam,感到的是責任的壓力。
5年大計
「吃飯、沖涼,甚至去洗手間都在想公司的事情。大家看電視裡的CEO,以為個個都是叼雪茄,坐在一邊一口一口抽。但實際是你要準時交貨,準時出糧,員工都要養家,都有自己的負擔。」
但這些顧慮和思考,不是Sam做到CEO的那一刻才開始思考,他喜歡給自己指定不同的中短期計劃。
「比如我讀大學、學普通話、學吉他、考車牌都在3、4年之內實現了。我上大學的學費、生活費全靠自己。直到我考完車牌後,家人才知道。我有一個原則,沒做的事情,永遠都不會事先講出來,這樣別人才不會奢望你,反而可以給人驚喜。」
Sam當初開公司的起步是30萬。一部分來自自己的儲蓄和向家人借,一部分來自香港青年協會「青年創業計劃」的免息貸款,是他爭取得來。公司運作進入第五年,也有了點規模,甚至連令人人色變的金融風暴,Sam都沒有覺得受到影響。
「空講理想,讓別人來投資是不可能的。把自己名聲做好很重要。」他深有體會地說,「平時幫人,對家人好,賺的錢不要老想將公司擴大,而是想怎樣幫身邊人,回饋社會。」Sam說這是他自己的領悟,沒人教他。他現在兼任東莞同鄉會會董、青年商會理事和扶輪社理事,「會給商會、機構做免費設計,捐錢給公益金,中秋給老人派月餅。你上網查,我們做了很多活動。自己獲得滿足,也會認識朋友。」
Sam現在的5年計劃是希望在廣東建立一家較大型的設計公司。「再長的話,plan就沒有意義了。」他很認真地說。
小檔案
出生:1981.7
主要經歷:小草印刷設計宣傳製品公司任職董事總經理,公司開創至今5年,有員工十幾人,曾獲得2008匯豐營商新動力獎勵計劃優異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