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4月2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人物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皮影大師李建新 棄百萬養老金 尋創業空間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4-2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優才系列(一)

文:梁小島 攝:洪永起 部分圖片由受訪人提供

 「如果按我八十歲退休來算,我損失的養老金大概接近200萬。」

 「但在香港的一個好處是,你年紀越大,牌子越老,還依然能申請(政府資助)計劃。內地不同,退休之後基本上沒人再找你做事了。」

 約兩年前,50歲的李建新找到他工作了30多年的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劇院領導,提出要申請香港優才引進計劃的想法。遭到反對在他意料之中,但態度之堅決強硬卻是意料之外。最後他被告知,如果去香港,他必須辭職,而他的幾十年工齡也將被取消。沒有退路。

 「我完全能理解團裡的態度。畢竟他們幾十年培養一個有成就的藝人不容易,況且劇團大部分核心技術都掌握在我手中。」

 然而,創業之路不可擋。2008年,李建新正式從湖南移居香港,在合作夥伴安排下,與太太租住元朗一間兩三百呎的村屋。

 「回頭看,要背水一戰才是最好的。」五十多歲才開始創業,國家一級皮影戲演員李建新形容自己,如同獲得了新生。

 去年6月,李建新正式在香港註冊了一家皮影劇團:「建新藝術團」,進駐香港多間中小學校,開辦集表演、創作等多方面訓練的光影藝術工作坊。此外,他在香港的合作夥伴—明日藝術教育機構也正邀請他參與一項進駐社區巡迴演出計劃。在明日公司位於荔景的辦公室見到李建新,一頭黑捲髮讓人想到「意氣風發」。

 已擁有「香港居民」身份的他,其實早在十幾年前就開始往來香港與內地之間,參與過香港不少小劇團的演出項目。然而他對當時香港皮影專業人才的缺乏程度暗暗吃驚,「說香港是文化沙漠,這在藝術方面表現得特別突出。具備專業表演的人太少,更不要說能創作的團體。」每次在港做工作坊的幾個月中,總是讓他感到極不滿足。

劇紅而人未紅

 李建新在湖南的幾十年裡,曾有過事業的輝煌。

 作為文革後第一批被湖南省級藝術劇院招收的藝術工作者,他很早便意識到用現代手法復活皮影這種傳統藝術的重要性。80至90年代是皮影劇團的興盛期,全國成立的大小劇團如雨後春筍,但互相模仿的現象也很嚴重。

 「皮影戲的關鍵在於創作。如果老演那麼幾套,一個劇團生存不了幾年。特別是傳統的東西,鑼鼓一響,觀眾就會頭暈。」李建新曾根據老舍的經典作品《寶船》做了一齣大型兒童皮影劇,將皮影戲對細節表現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甚至超過由北京兒童藝術劇院的真人演出版本。結果在湖南上演多達100場,從劇院到學校,「每場最少一千人。兩個月的時間,差不多就有十萬人。那個時候起,我就開始想怎樣贏得觀眾。」那時他才三十多歲,全團一百多人要按資排輩,他沒有紅。「有些人很眼紅,但我心裡清楚我在表演和創作方面,遠遠超過他們。」

 1997年,李建新編劇、導演的皮影戲《三隻老鼠》獲得了當年國家級藝術類的最高獎項「文華獎」,成為皮影藝術獲此殊榮的第一人。通過三隻老鼠偷油吃的故事暗諷人在利益面前的可笑,是令此劇成功的重要主題。「還有配樂。我們完全使用的是敲擊樂,算盤、鍋碗甚麼都有。我後來聽到譚盾的那個石頭音樂會就很有感觸,我們早就這樣做了。」

 不過,這個獎勵卻遲到了七年。「最早我的導演方案寫完之後,團裡的元老們意見都不看好,說老鼠的肢體太短,表達不出主題,結果一直給壓了七年。」「拿獎之後,我還是沒紅。」

 原來在這七年中,李建新曾辦理停薪留職,幫一個親戚做造紙生意,也動了辭職出來獨闖的念頭。「可惜運氣不太好,6千塊一噸的紙張掉到了3千塊一噸。」90年代中,下海經商還是異數,大多數持計劃經濟體制思維的人都在岸上等著看笑話。李建新做生意失敗,再次回團,成了被冷落的對象。但2000年的捷克藝術節又成為一次轉機。

 《三隻老鼠》作為代表劇目,選送到捷克反響強烈,獲得了當年捷克藝術節的金杯。「後來有一位使館人員跟我說,以前捷克對中國的報道很負面,但因為這齣戲,解凍了中捷關係。」

 副省長特地為此到李建新所在的團做考察,還批准了宿舍樓和綜合大樓的興建項目,而李建新也終於重受重視,還破例分到了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住房。「這完全是因為省級領導的看重,這種情況在香港也許不太可能。」

香江創業獲新生

 但,為什麼會選擇香港?「其實因為文化交流,我隨團去了很多國家,曾考慮過新西蘭。因為他們全國只有一個木偶劇團,而且也有人才引進計劃,但是最後還是不敢。萬一沒有做成,在單位會很難過。」

 「香港的優才引進計劃是06年開始的,好處是不需要有僱主接收我,我完全可以獨立創業。」李建新說,這次以香港身份再次來港,和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多了許多可以拓展的渠道和空間。「我以前接觸的都是獨立的小團,現在能直接與藝術發展局、康文署這些政府部門進行合作,將來還會深入到教育局和民生局中建立網絡。路子便寬了。」

 還有香港藝術教育的巨大空間。「整體來看,香港人的藝術感受要差一些,因為香港人的節奏太快,父母陪小孩子的時間太少。內地就很閒,雖然工資少一些,但孩子從小就被父母帶著學習。不過,香港還是有點好,就是政府埋單。家長沒有時間,就由政府出錢,在學校裡辦藝術工作坊。」

 「所以,我現在教學,和以前也不一樣了。不是單純模仿動作,而是先和學生討論主題、劇本怎麼構造、怎麼創意。今年我帶的一個班,就打算教他們怎麼做節目。」李建新不會說廣東話,他索性也將普通話的訓練任務帶入教學中。目前他在三間學校都開設工作坊,「現在剛來不久,過2、3年後,我打算申請政府的創業資助。」明年正好是李建新從藝第40年,他希望到時做一個作品展演,「將來的節目,粵語和普通話都會兼顧。」

難捨的情緣

 從湖南的千呎大宅遷到百呎村屋,李建新說他並不在意,因為創業是他很早的夢想。「我放棄了很多東西。我原來在團裡,工資是最高的。」

 「在香港不存在人際關係,我指的是和政府機構打交道,你不需要請他抽一根煙,不需要請他吃頓飯,也不會因為你剛來香港就要靠後站。這個真是我最嚮往的。」嚮往之切,可以不在乎作為湖南人不吃辣椒的生活,可以不在乎被原單位取消的工齡和養老金。

 「我和他們的關係也在改善,畢竟這是幾十年的情緣。我打算明年與劇團做一些合作計劃,我想我最終會把屬於湖南皮影戲精髓的技術完璧歸趙的。」

 如果沒有優才計劃的人生會怎樣?「繼續留在團裡,一輩子就這樣了吧。」李建新淡淡地說。

相關新聞
皮影大師李建新 棄百萬養老金 尋創業空間 (2009-04-22) (圖)
《恭喜發財》 (2009-04-22) (圖)
與學生討論 (2009-04-22) (圖)
編、導、演、製全才 (2009-04-22) (圖)
在香港寶血工作坊 (2009-04-22) (圖)
在瑞士洛桑奧林匹克 (2009-04-22) (圖)
筆走丹青飛彩虹 (2009-04-22) (圖)
賈樟柯不為求證為求知 (2009-04-15) (圖)
打開工廠的大門 (2009-04-15) (圖)
汾陽的第一台洗衣機 (2009-04-15) (圖)
賺錢不輸馮小剛 (2009-04-15) (圖)
「80後」說:王耀森的5年創業大計 (2009-04-15) (圖)
徐新 在澳門 研究文化最好 (2009-04-08) (圖)
「80後」說系列之二十二:阿強有家小書店 (2009-04-08) (圖)
張漢寧 扔向荷里活的「敲門磚」 (2009-04-01) (圖)
電腦動畫製作解密 (2009-04-01) (圖)
「80後」說系列之二十一:關於花苑的二三片段 (2009-04-01) (圖)
小檔案 (2009-04-01) (圖)
李國泉《心經》之外 (2009-03-25) (圖)
「80後」說:趙汝恆向世界出發 (2009-03-2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人物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