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韓金科在訪問中,披露了很多法門寺及佛指舍利背後的珍貴故事。 本報西安傳真
——專訪陝西傳奇人物韓金科
2009年的初春,西安大雁塔下,我們見到了在陝西佛教和文物領域備受尊敬的傳奇人物韓金科。三個多小時的採訪,韓老通古博今,不僅將一幅法門寺歷史畫卷完整的再現,同時更披露了很多法門寺及佛指舍利背後的珍貴故事。
古印度阿育王安奉法門寺舍利
法門寺佛指舍利是何時、何地、如何傳入中國的?這一直是一個千古之謎。因為在元魏二年(公元555年)大將軍淮安王拓跋育首開中國王朝供養佛指舍利先河之前,這一段關於法門寺佛指舍利的歷史是空白的。
對於這一問題,韓金科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表示,據佛典和有關資料記載,法門寺為古印度阿育王時代(公元前三世紀中葉)送來十九份佛舍利、安奉十九處之佛祖釋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的聖地靈境。
關於佛教傳入中國的歷史,目前最具權威的說法指,佛教為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東傳中土。因此,在許多學者看來,阿育王時代和佛教傳入中國之時相差了200多年,阿育王造塔安奉舍利說不切實際。對此,韓金科認為,阿育王跨國弘法之時,對應的是中國秦滅六國、一統天下的時期。這一時期,中國西域地區水草豐美,各國逐漸興起,來自印度的佛教傳教師已經在這裡弘揚佛法。而此時,西域人的足跡已經踏足中土,而有關典籍也證實了先秦通西域之說。而據說,在北魏王朝供奉之前,相傳這裡真身舍利塔的「聖塚」常有靈異事跡呈現。因此說,法門寺佛指舍利由印度阿育王安奉也是有依據的。雖然現在沒有辦法說清楚佛指舍利由何人、何地、如何供奉到法門寺,但佛指舍利是真實的,誰也不能說沒有這回事。由於漢以後,西域生態環境急劇惡化,成了一片戈壁和荒漠之地,因此,只能說是自然地理的變遷淹沒了人文歷史的記載。
興盛時期 法門寺僧眾逾2萬
自北魏開啟中國王朝供奉佛指舍利先河之後,到唐王朝時,法門寺興盛至極。唐王朝開國皇帝李淵不僅下詔將阿育王寺更名為法門寺,同時將舍利命名為「護國真身舍利」,並為法門寺修塔、修地宮,法門寺成為皇家寺院。據悉,鼎盛之時法門寺共有24院的寺院,佔地4平方公里,僧人不下2萬。
韓金科表示,在唐朝,中華民族的大一統往往是通過佛教活動完成。人們都相信,30年開啟法門寺塔一次,把佛骨請出來讓世人瞻仰,就會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因此,自公元632年唐太宗李世民開啟法門寺地宮,到公元873年唐懿宗最後一次迎奉,唐王朝共有8位皇帝進行了6次迎送,盛況可謂空前絕後。
隨著大唐王朝的衰落,公元873年,唐代第17位皇帝唐懿宗最後一次從法門寺地宮中請出佛骨,迎到長安的皇宮中供奉。但禮佛儀式還沒有結束,這位皇帝就突然去世了。繼位的皇帝是只有12歲的唐僖宗,他登基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歸送佛骨回法門寺。公元874年,隨著地宮石門的封閉,唐代持續242年的奉迎佛骨活動連同敬獻佛祖的珍寶和佛指舍利本身,被永久地封存在地下,直到1113年之後,才重見天日。 ■本報駐陝西記者 李陽波、李曉燕、段維(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