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廈門文化產業正在蓄勢發力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前沿平台。圖為首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廈門成功舉辦。 (米南 攝)
文:本報海峽西岸新聞中心記者 林舒婕
儘管國內首季度GDP增幅僅6.1%,同比回落4.5個百分點,創下17年來新低,但其中文化服務業卻逆市增長了17%,勢頭十分強勁。在廈門,當地文化局官員十分樂觀地預期,今年該市文化產業增速將達到16%。
據悉,醞釀多時的《廈門文化產業發展佈局規劃》初稿(簡稱《規劃》)近期新鮮出爐。值得關注的是,文化發展首次被納入廈門市的支柱產業規劃中,預計未來該市文化產業產值將佔全市GDP比重10%。
一主兩帶八片 佈局涵蓋全島
據了解,2008年,廈門市文化及相關產業優異表現在全國文化產業界都十分「亮眼」。
該產業實現增加值103億元(人民幣,下同),約佔全市GDP比重的6.6%,已逐步形成傳媒、印刷複製、圖書發行、動漫網遊、文化旅遊、文化會展、油畫和鋼琴生產與培訓、文物藝術品拍賣等行業的綜合性文化產業格局。與此同時,廈門小白鷺民間舞團、廈門愛樂樂團、光合作用書店、曉風書屋、烏石浦商品油畫、蔡氏漆線雕、優必德漆線雕、世通華納、廈門青鳥等一批文化品牌正在形成,叫響了「廈門製造」。
「將文化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來發展,不僅符合現代產業發展方向,與廈門城市發展的戰略定位也是一致的。」廈門市文化局副局長許向明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
他介紹,該《規劃》對包括影視、動漫、新聞出版等27個綜合和專業產業園區進行了空間上的詳細佈局,大體可概括為「一主、兩帶、八片」。「一主」是指包含廈門本島及鼓浪嶼在內將形成相互聯動的四個集聚區和三大產業園。其中的「鼓浪嶼文化旅遊休閒集聚區」將建成鋼琴文化街、龍頭路步行街和「萬國建築」遊覽三大重點發展區域。
此外,以六大行政區劃劃分、錯位發展的「八片」,則基本以區內原有優勢產業為基礎重點扶持,並在必要的前提下進行整合。
引台模式 傳統產業求蛻變
據了解,《規劃》提出的中長期目標是形成在海峽西岸經濟區居於領先地位、在國內具有對台文化產業交流與合作的獨特地位、在國際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區域性文化產業中心城市,文化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
根據此間官方的思路,廈門市擬將文化創意產業與台灣對接,在引進台灣動漫、影視等優勢產業的同時,對傳統產業進行傳承與提升。
此間文化官員表示,廈台兩地在文化上有許多類同之處。「我們在台灣考察時,特別拜訪了宜蘭傳統藝術中心,裡面對歌仔戲、節慶習俗等一系列閩南傳統文化的展示令人相當震撼,遊人在觀賞的同時,還能夠參與編織竹篾等活動,親身感受在地文化,我們就考慮如何將這樣的模式移植到廈門來。」
此外,在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上一炮走紅的台灣法藍瓷,也引發業內人士的思考和探討,傳統瓷器加入現代元素重新加以設計,竟能產生如此驚艷的效果,附加值亦大大提升。有著悠久歷史的廈門漆線雕、珠繡等傳統產業,是否也能進行這樣的嘗試呢?許向明說,在創意和設計理念上,坐擁近台優勢的廈門必定會充分吸納東岸賢才良思,促進產業升級蛻變。
去年,一個全新的兩岸文化產業界交流和對接的全新平台在廈門誕生——11月27日至30日,首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廈門)博覽交易會成功舉辦,為兩岸文化產業構建了一個卓有成效的文化產品、文化服務和文化項目的交易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