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5月10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港藝術發展獎 反映了甚麼?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5-1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周凡夫

 香港藝術發展獎2008頒獎典禮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結束後,有朋友問,這個頒獎活動能反映香港的藝術成就,香港的藝術現況嗎?對於這個看似很大很嚴肅的問題,當時幾乎是隨口便給出答案:不能!

 但必須說明的是,這個答案只是作為一個能有機會參與這次評獎活動的藝評人所作出的回應。能幾乎不用考慮便給出答案的原因,是作為這次活動總評審團八位成員之一的筆者,對整個評審頒獎活動較一般人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但在交代何以作此回應,和要找出這項頒獎活動實際反映了甚麼的答案之前,卻必須事前聲明,以下的觀察、所談觀點和所作出的結論並不代表藝發局,亦不代表總評審團,僅是個人的一家之言而已。

 主辦機構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行政總監茹國烈,去年十月接受傳媒訪問時,便很明確指出,「希望市民不要將藝發獎看成一個競爭,它應是一種對藝術工作者的鼓勵。」事實上,如翻閱藝發獎的有關文字資料,都不會找到反映香港藝術成就一類的文字,能夠找到的是「積極推廣香港藝術工作者的成就……」、「表揚有傑出成就的藝術家……從而提升藝術工作者的社會地位、鼓勵更多……」、「積極支持藝術活動的機構及團體,肯定他們的努力及成就。」可以說,這項頒獎活動的關鍵詞是﹕推廣、表揚、提升、支持、肯定,更直接一點說,藝發獎的精神在於鼓勵。

短淺歷史局限獎項設置

 從經驗上不難得知,一項頒獎活動要能反映業界成就,獎項的認受性,便首先要建立起來,那就必須要有一個過程。藝發局的藝發獎在2003年才首次舉辦,相隔四年後到2007年再續辦,也就是說今次才辦到三屆。可以說,藝發獎如此短淺的歷史,整個評審制度仍處在「探索」階段,要發展成為一個具有較高認受性的頒獎活動仍有一段距離,要建立一套評審頒獎文化,恐怕距離就更遠了。

 就現時的獎項設置,便有傳媒提出質疑,「年度最佳藝術家獎」和「藝術新秀獎」均劃分為八個界別分開評審,每個界別內從事不同行檔的藝術工作者被安排在一起評審,如演奏家、歌唱家、作曲家、編曲家、指揮等等音樂工作者一起競逐同一個「音樂」獎項,整個戲劇界的眾多行當亦同樣只有一個獎項去競逐,如何去評出獲獎者呢?實事上,頒獎活動多少仍存有「比賽」性質,將藝術用比賽評出勝利者,個人一直認為是「邪惡」、「痛苦」、「難過」的事,但那卻是今日人類社會,「不應該做」卻又「不得不做」的典型事例。

 不過,正如茹國烈在同一訪問中所言,「在藝術的評審中亦很難要求全然客觀,但這個獎畢竟不是一個優勝劣敗的結論。」但無論如何,就戲劇界別的獎項來說,即使「藝術教育獎」、「藝術推廣獎」和「藝術贊助獎」,甚至「終身成就獎」都由戲劇界別囊括,合共亦只有六個獎,這與香港戲劇協會一年一度頒發的香港舞台劇獎細分十九個小項來評審相較,很明顯地,後者會更能反映香港的戲劇界面貌。

 然而,藝發獎如果將八個界別同樣再細分,設立獎項數目勢必激增外,規模亦會變得不易控制。這是現時藝發獎在獎項設計上的局限,而看來亦正是這項頒獎活動的目的並不強調反映香港藝術成就的一個原因。不過,個人亦認為藝發獎各獎項類別之設立仍有改進空間,在獎項的數目上尋找一個平衡,以便能較全面反映各業界面貌。現時各項目規限只設一個,遇上有多位同樣出色的候選者亦要割愛,這亦是造成未能較全面反映香港藝術成就面貌的一個原因。

新秀獎五界別從缺有因

 不過,更大的問題卻可能是提名機制。

 原名「傑出青年藝術獎」的「藝術新秀獎」,更將參選者的年齡上限由四十歲降至三十歲,結果八個界別中只有音樂、文學藝術和電影及媒體藝術三個界別有獲獎者,舞蹈、戲劇、視覺藝術、戲曲及藝術評論五個獎項都從缺。從缺的原因大多是獲提名者(亦可能有自荐者)、在各界別的顧問小組首輪評分最高者亦只是僅高於「合格分數」,個別組別甚至未有候選者能獲得合格分數。其實這五個界別並非欠缺合乎獲獎資格的「新秀」,問題只在於這些具有「成就表現」的新秀未有獲得提名(或自荐)。也就是說,一個頒獎活動如果沒有全面性的「充分」提名,「遺珠」必然大增,認受性難免打折扣,這在一般藝術工作者仍不習慣「自薦」的香港尤甚。事實上在仍未能建立一套「健康」的頒獎文化的香港,仍有好些藝術工作者因為種種原因不僅不會「自薦」,甚至拒絕接受提名,這多少亦會影響評獎結果的認受性。

 但另一方面,如何鼓勵更多伯樂出現,卻增加藝發獎認受性首要考慮的事。現時之提名機制便缺乏刺激伯樂出現的誘因,各獲獎者除了「新秀」每人能獲得二萬二千元獎金外,其餘只得獎座一個,成功提名者,不僅全無「獎賞」,在過百頁的印刷精美的紀錄特刊中亦無提名人的名字(其實藝發局自己的成員名單亦「漏掉」了)。然而,不可不知的是,要做伯樂確實並不容易,除了付出心力長期關注香港藝壇發展,提名過程中亦要設法說服被提名對象。更何況,收集、填寫資料,遞交提名表格等等都是費時之事。為此,總評審團最後把關審議各獎項時,亦就提名機制,和今次提名過程未能加強宣傳的問題,作了一定的討論和檢討,目的也就在於希望能將藝發獎加以完善,以增強認受性。

頒獎活動不嫌多只嫌少

 在香港,藝術工作者可說是較弱勢社群更弱勢的社群,像藝發獎一類的頒獎活動,儘管不易搞得完美,但無論如何,多少總能引起社會上的關注。今日有不少年青一代的藝術工作者,為追求個人的藝術理想,作出了不少犧牲,卻不一定被社會理解認同;同樣地,不少付出了大半生歲月的藝術先行者的勞動和成就,往往亦被社會遺忘,並不為人所知。

 年青一代的,和這些先行者的藝術成就,能有多些獎項來肯定,讓社會多點認識,總算是一種鼓勵,一件好事。所以這些頒獎活動,不嫌其多只嫌其少。為此,或許香港藝術發展局獎2008仍未能反映香港的藝術成就,但準確一點說,卻多少反映了香港藝術的「部分」成就。但願藝發獎的提名及評審機制能繼續完善,假以時日,當能建立起權威的認受性,成就香港一套成熟的評獎文化,到那一天,藝發獎便當能較全面地反映香港的藝術成就了!

「2008香港藝術發展獎」部分得獎名單

終身成就獎:饒宗頤

2007/08年度最佳藝術家獎:

陳雲根 (藝術評論)

梁國城 (舞蹈)

曾文通 (戲劇)

董啟章 (文學藝術)

李傳韻 (音樂)

唐景森 (視覺藝術)

鄧宛霞 (戲曲)

藝術新秀獎:

林欣傑 (電影及媒體藝術)

葛亮(文學藝術)

李嘉齡(音樂)

相關新聞
香港藝術發展獎 反映了甚麼? (2009-05-10) (圖)
遊•藝•園:梅瑞雷斯與情熱生活矛盾 (2009-05-10) (圖)
點評集:不夠美麗的「美麗聯繫」 (2009-05-10)
活動推介:玻璃樂 (2009-05-10)
貓你看了嗎? (2009-05-03) (圖)
迪麗雅.漢娜 (2009-05-03) (圖)
麥咸.加農 (2009-05-03) (圖)
加里.巴爾托洛 (2009-05-03) (圖)
貓 (2009-05-03)
點評集:請給觀眾多留點空間 (2009-05-03) (圖)
活動推介:鋼琴大師戴柏圖訪港獻演兩場 (2009-05-03)
進念 從藝術教育到「通識劇場」 (2009-04-26) (圖)
多媒體劇場教育計劃工作坊 (2009-04-26) (圖)
「黑箱作業」在丹麥 (2009-04-26) (圖)
多媒體劇場教育計劃工作坊 (2009-04-26) (圖)
點評集:要「跟貼」還是走板? ──談兩齣本地製作 (2009-04-26)
簡訊:窺一眼越南情調 (2009-04-26) (圖)
活動推介•蘇嘉文與香港小交響樂團 (2009-04-26)
黃金時裳︰巴黎與倫敦1947至1957年 (2009-04-26)
白雙全 下一站 威尼斯 (2009-04-1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