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5月10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遊•藝•園:梅瑞雷斯與情熱生活矛盾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5-1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Desvio para o Vermelho

文、攝:阿積@倫敦

 巴西予人狂亂變幻、溫柔婉若、姿媚撩人的感覺—巴莎諾瓦、森巴、朗拿甸奴、海灘、嘉年華、亞馬遜、《無主之城》……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曾展出的巴西藝術家斯度.梅瑞雷斯 (Cildo Meireles) 的展覽亦然,其作品如他要求的藝術意境一樣—「不顧一切,頓時誘惑。」那次,乃他第一次在英國展出早期到最近作品的個展。

 梅瑞雷斯是巴西最具影響力的概念裝置和雕刻藝術家,在巴西民主政府轉接為軍權獨裁政府、被美國政治文化薰陶侵略的六十年代開始創作。他比歐美藝術家更「有勇無恐」地打破以歐美風格為主流的美學美史規範,涉獵巴西的政治、經濟、宗教和歷史內涵,堅持群體參與藝術。作品體現那代巴西藝術家在極權中反抗的自由韻律,和於貧窮無序中靈魂與生活裡的創意和求生警覺。他巧妙地用日常物品把概念具體化,表達風格與互動方式流暢豐富且直接清晰,突出感官、靈魂和物質之間互動和操控的本體性矛盾關係。

 梅瑞雷斯的作品像是有喻意的莫比烏斯帶式線性故事,一步一進程,也沒始沒終。

 甫走進作品Desvio para o Vermelho,被整潔無人的紅色客廳Impregnacao那緘默沉寂的空氣所吸引,風扇呼吸著快速穩定的微弱劈啪節奏。客廳差不多都是紅色—電腦、酒、書桌、裝飾、iPod、水果……白牆壁也彷彿給糅上微紅的光。鮮紅木衣櫃裡是紅色褲子、襯衣、裙子……單位大概屬於一對中產年青夫婦。

 紅色在光譜中頻率最低、波長最長。人類眼睛看不到頻率更低和波長更長的紅外線。紅帶動複雜的思緒聯繫—血液、魔鬼、愛情、共產主義、紅燈區、犧牲、暴憤、危險、月經、生育、死亡……它成了劫持生死的源流、情熱動盪的盡處、肉眼看到的極端。物品成了那被生死對比般強烈的情慾籠罩著的、淡薄依稀的生活過程的紀錄。Impregnacao可譯作受精、懷孕、注入、飽和。新生埋伏著終結,終結呼喚著新生。觸感的充裕造就生命的知覺,熱情寄託於對人與物的情慾、靈肉界限瓦解的一瞬。作品亦展現整潔秩序的收藏家歇斯底里的戀物病態,妄想過盛的精神體力傾瀉流放至隨後的走廊Entorno(溢出/散佈)。

 走廊的光是前室剩餘燈火和後面房間Desvio陰黑的融合,透明小瓶子翻倒地上,比瓶子容量多的紅油傾瀉濺出,以紅表現線性邏輯在生活中的崩潰。人一般不會在絕紅中度日,卻會不時翻倒瓶子。地上的紅在Desvio(捷徑) 的黑暗中漸漸消失。房間的一顆燈泡發著普通橙黃的光,縈繞著潺潺流水聲,末端是個開了龍頭歪置著的常見白色臉盆。入口跟末端間盡是漆黑,只剩地上紅油上燈的一點模糊倒影。小心踏近臉盆,看到龍頭流著紅色的水。Desvio para o Vermelho是「通往紅的捷徑」,走過激情和黑暗的濃烈深刻和常理的崩潰,教我們細味情感常理的透徹,如水般流逸、自在和尋常,探索神秘精彩的捷徑需要衝動、自信、獨立、勇氣和耐力。

 展中其他作品的多元多變透露藝術家坦誠率性的識見深思和多才多藝的靈活變通,《南方十字架》以土著族群用來生火的松木和橡木製成的9×9×9mm立方體以及隨地擺放的概念,小巧有力地呈現他對少數族群的智慧、堅韌、適應力和美感的欣賞。少數族裔文化的濃厚和密集在主流的欺壓下看似微不足道,潛在而無用武之地的張力把它自己壓緊變小。作品敏銳的簡約美感表現靈魂與物理現實的分離,內在則是巴洛克式的過分裝飾跟戲劇性的奇形怪狀;作品物質的表達方式則是謙遜精簡而不自誇虛榮的極簡主義,如梅瑞雷斯所說的 Baroque Humiliminialism。他不把任何族群局限於社會邊緣來分高低階層,尊重人與人平等的不同。他的其他政治語言亦可見於他在循環可樂瓶上印上「老美回家」來流入獨裁政府市面的行動。遍地玻璃上有柵欄、魚網和閘門等的《通透》詢問無阻、透明、界限、障礙的定義。《反覆無常》遍地的滑石灰燼和一根照亮房間的蠟燭則像濃冬荒野裡透著初雪下幽暗山洞中一顆溫柔縷縷的微熱。

 梅瑞雷斯曾說:「對……倒轉感到興趣,物體之間似是而非的關係……就算我要避免它們,事物有時候會透過似是而非的悖論而讓論點和對論的關係更讓我感到明確具體。我永遠都在尋找假設的綜合。」

 描繪尷尬的矛盾可是現實的臨摹,藝術是反抗現實的醜態和淡看其與理想的不融而獨行。假設可以是理想和現實的夾縫,是實踐的可能和餘地,計算假設的綜合是實現的過程。藝術的每一步都是探索自然(人和物)本質理想的更高自由進程。

相關新聞
香港藝術發展獎 反映了甚麼? (2009-05-10) (圖)
遊•藝•園:梅瑞雷斯與情熱生活矛盾 (2009-05-10) (圖)
點評集:不夠美麗的「美麗聯繫」 (2009-05-10)
活動推介:玻璃樂 (2009-05-10)
貓你看了嗎? (2009-05-03) (圖)
迪麗雅.漢娜 (2009-05-03) (圖)
麥咸.加農 (2009-05-03) (圖)
加里.巴爾托洛 (2009-05-03) (圖)
貓 (2009-05-03)
點評集:請給觀眾多留點空間 (2009-05-03) (圖)
活動推介:鋼琴大師戴柏圖訪港獻演兩場 (2009-05-03)
進念 從藝術教育到「通識劇場」 (2009-04-26) (圖)
多媒體劇場教育計劃工作坊 (2009-04-26) (圖)
「黑箱作業」在丹麥 (2009-04-26) (圖)
多媒體劇場教育計劃工作坊 (2009-04-26) (圖)
點評集:要「跟貼」還是走板? ──談兩齣本地製作 (2009-04-26)
簡訊:窺一眼越南情調 (2009-04-26) (圖)
活動推介•蘇嘉文與香港小交響樂團 (2009-04-26)
黃金時裳︰巴黎與倫敦1947至1957年 (2009-04-26)
白雙全 下一站 威尼斯 (2009-04-1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