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5月17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今多少事,都付樂聲中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5-17]     我要評論

——談樂樂國樂團《烽火赤壁》音樂會

文:梁文琦

 聽罷樂樂國樂團的三十五周年音樂會《烽火赤壁》,滿載而歸。這個業餘樂團成立於1974年,一直不遺餘力地推廣中樂。它積極融匯新元素如多媒體演出,在樂團音樂總監兼指揮梁志鏘的麾下,一眾朝氣勃勃、全情投入的表演者,繪聲繪影地以音樂、朗誦、舞蹈、繪畫及書法,呈獻千古沙場英姿勃發的曲目,一場音樂盛宴於2009年4月12日假香港大會堂揭幕。

 上半場共四首協奏曲。《十面埋伏》的琵琶家張瑩技巧卓越,惟樂隊開首時稍欠緊湊,後漸入佳境。《木蘭辭》的揚琴家賴應斌細膩、準繩地描繪花木蘭的巾幗英姿,與伴奏的整體配合好,乾淨利落。接著鋼琴家岑健威演繹許翔威之作《昨夜烽火赤壁》。此作品音色變化頻繁、意境抽象,不易演奏。可幸他技巧純熟,與樂隊默契十足。馬忠駒以箏在《西楚霸王》呈現項羽跌宕與日薄西山的情懷,揮灑自如,如能改善樂隊與獨奏者的聲音平衡則更好。

 下半場則有兩首本地創作的合唱交響樂,有陳能濟的《兵車行》及指揮梁志鏘親自領軍演繹自己的作品《離騷》。明儀合唱團、雅訶合唱團及科大學生會合唱團共八十一人助陣,氣勢相當。

 《兵》的旋律悲慟,樂團與合唱團頗有默契,表現出色,表達了驚天動地的離愁別緒及如泣如訴、「問蒼天!」不果之哀怨。全奏時交響效果鏗鏘輝煌,浩氣蓋山河!屈原的《離騷》一直啟發不少藝術家的靈感,如譚盾曾經創作《離騷》交響樂。那麼梁志鏘的《離騷》有何特點?首先,考據功夫方面,文學並非作曲家的本行,他鑽研《離騷》的比興與象徵手法,從浩瀚的2400多字中篩選2200字作歌詞。其二,音韻方面,他涉獵古代語音研究,盡量以古楚語演繹,相信是首位作曲家以此創作大型合唱交響樂。他有多重視這首作品?觀乎短短一年多便創作了三個不同版本便略窺一二。當晚是第四次公演,去年他已被邀請到北京國家大劇院親自指揮公演另一合唱版本,大獲好評。

 《離騷》的合唱佈局巧妙,精確地表現了古代詩人的風骨和複雜情感:自我肯定、勸諫不遂、忐忑不安、欲忘卻政事不果,孤芳自賞等哀怒交集之愁緒。樂隊從容不迫、實而不華。中段定音鼓及其他樂器不斷地重複C 持續音(pedal point),如輓歌哀鳴,如沉重的腳步,踽踽獨行「路漫漫」。末段男聲吟誦獨白:「伏清白以死直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其他聲部以首尾呼應「日月不淹,春秋代序」作結,餘韻縈繞依然。作曲家彷彿訴說生死既為天理循環,又何苦太執著?

 總觀《離騷》之演出,演奏者有時較克制,表達力稍有不足,如能加強情感之強烈對比則更佳。合唱團似未習慣楚語,偶有發音不一致的情況。此外,如能加配字幕(Subtitles)則更好,幫助觀眾理解樂曲的起、承、轉、合。

 整個音樂會的多元化藝術效果是出色的。在此感謝樂團的熱忱,眾樂樂以饗知音。它每年維持至少三次演出,包括推廣音樂外展工作,實屬難得。樂樂有不少年青人,可見樂團一班有心人培育青苗,延續對藝術純潔的追求。

相關新聞
曾文通 空.舞台 (2009-05-17) (圖)
曾文通作品: (2009-05-17) (圖)
曾文通作品: (2009-05-17) (圖)
曾文通作品: (2009-05-17) (圖)
香港舞蹈團《帝女花》 (2009-05-17) (圖)
黎海寧舞蹈作品 (2009-05-17) (圖)
古今多少事,都付樂聲中 (2009-05-17)
點評集:解構出另一種美 (2009-05-17) (圖)
活動推介:令人大笑開懷的法國偷情戲寶《橫衝直撞偷錯情》 (2009-05-17)
香港藝術發展獎 反映了甚麼? (2009-05-10) (圖)
遊•藝•園:梅瑞雷斯與情熱生活矛盾 (2009-05-10) (圖)
點評集:不夠美麗的「美麗聯繫」 (2009-05-10)
活動推介:玻璃樂 (2009-05-10)
貓你看了嗎? (2009-05-03) (圖)
迪麗雅.漢娜 (2009-05-03) (圖)
麥咸.加農 (2009-05-03) (圖)
加里.巴爾托洛 (2009-05-03) (圖)
貓 (2009-05-03)
點評集:請給觀眾多留點空間 (2009-05-03) (圖)
活動推介:鋼琴大師戴柏圖訪港獻演兩場 (2009-05-0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