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首宗本地感染個案,居於杏花h的55歲男子送院。 有線電視圖片
【本報訊】(記者 邱益忠、譚靜雯)本港首宗甲流本土感染個案,患者是一名沒有外遊紀錄的55歲男子,疑上周五出席律師事務所舉行的雞尾酒會時「中招」。同場還有本港第34宗確診患者出席,最令人震驚的是,兩人「共處一室」僅15至20分鐘,且未有同桌用膳、對話、擁抱及握手等親密接觸。衛生防護中心表示,同場出席酒會還有40多人,需要服食「特敏福」。
該名55歲男患者居於港島杏花h43座,在金鐘太古廣場一座11樓的路偉律師行工作,並沒有外遊紀錄。上周五他與第34宗個案、上周四從英國倫敦返港的20歲男學生,同時出席公司舉行的雞尾酒會,當時酒會約有40人至50人出席。
首宗第二代傳播 疑咳嗽播毒
患者於本周一深夜出現不適。由於他屬於第34宗確診個案的醫學監察人物,故他致電衛生署匯報病徵,周二衛生部門安排他入住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昨午3時確診,5時35分由救護車送往瑪嘉烈醫院傳染病醫療中心接受隔離治療,目前他情況穩定,病徵溫和。
衛生防護中心總監曾浩輝說,除了原先和第34宗個案有密切接觸的9名人士需服食「特敏福」外,酒會上其餘40人亦需要實施「全監督預防治療及醫學監察」。而由於患者屬輸入個案的聚集群,屬於本港首宗第二代傳播患者,估計其感染途徑可能與環境因素有關,「可能有人咳嗽時將病毒散於檯上,然後被他不小心沾上」。他說,患者在發病至通知當局期間一直留在家中,因此散播病毒的機會較低。
公用設施高危 間接接觸可感染
患者與第34宗患者並沒有緊密接觸仍「中招」,令人質疑當局對「緊密接觸者」的定義是否需要修訂;曾浩輝解釋,有關定義廣泛地被各國採用,當局暫時無意修訂。
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表示,這宗個案顯示與患者有間接接觸亦會染病,而電話聽筒、洗手盤、電腦鍵盤是傳播病毒的高危公用設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