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09年6月21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蓮花」今撲粵東閩南 兩省嚴陣以待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6-2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本報綜合新華社、中新社20日電】熱帶風暴「蓮花」今天已加強為強熱帶風暴,極有可能成為今年正面襲粵的頭號颱風,並出現嚴峻形勢。廣東省防總今午兩時正式對外宣布,該省防颱風應急響應從4級提升到3級,國家防總、廣東省防總亦先後派出工作組馳援粵東,力求做到「海船百分之百回港、漁排人員百分之百上岸、危房五保戶人員百分之百轉移。

料將出現強降雨狂風巨浪

 氣象監測數據顯示,今年第3號熱帶風暴「蓮花」今日上午11時加強為強熱帶風暴,其中心位於東沙島東偏南55公里,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強度為10級(相當於25米每秒),並繼續向偏北方向襲來。

 到20日下午5時,廣東東部汕頭、潮州、汕尾、梅州等地22縣市紛紛拉響颱風警報,其中汕頭、潮州饒平、揭陽惠來等6個縣市掛出藍色颱風警報。

 氣象專家亦預計,「蓮花」未來24小時將繼續以10到15公里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動,將於21日中午到夜間在粵東閩南沿海地區登陸,粵東地區料將出現明顯的強降雨、風暴潮、狂風巨浪及超警戒線增水。

 受其影響,21日到22日,汕頭、潮州、揭陽、汕尾有暴雨到大暴雨,梅州、深圳、惠州、東莞有大雨到暴雨,其餘地區多雲轉陣雨,廣東全省高溫天氣緩解。

逾2300艘漁船東山港避風

 針對洶湧而來的強熱帶風暴「蓮花」,福建東山縣兩萬餘人今日亦按照「預警到鄉、預案到村、責任到人」的防災抗災機制,全力投入防禦「蓮花」。截至今午6時,該縣出海作業船隻已全部進港避風,並對已在港避風的2300餘艘漁船和海上漁排做好繩纜加固等工作,以及迅速轉移120名在海上養殖漁排已有作業的老弱婦幼人員上岸。

 此外,東山對全縣28座小(二)型以上水庫、7條重點海堤實行一天24小時巡查值守,並發揮「全球眼」(防汛視頻實時監控系統工程)的作用,對冬古碼頭、大澳漁港海堤、八尺門海堤、澳角漁港碼頭、宮前漁港碼頭等重點漁港海堤進行全天候監控,並對重點部位備好沙袋、條石等,預防天文大潮襲擊。

 據福建省氣象台發布的中南部沿海強熱帶風暴警報顯示,今日下午5時,強熱帶風暴「蓮花」的中心位於福建省漳浦以南約380公里的南海海面上,並以每小時10公里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動,逐漸向福建省中南部沿海靠近,然後轉向北偏東方向移動,可能於21日傍晚到夜裡在這一帶沿海擦邊北上或登陸。

國家防總派工作組赴粵閩

 為有效減輕今年第3號熱帶風暴「蓮花」災害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今日派出2個工作組,趕赴廣東汕頭和福建漳州,現場指導當地開展防颱風工作。

 中國民政部日前亦發出緊急通知,要求相關民政部門與本地氣象、水利、國土等部門保持密切溝通和聯繫,切實掌握颱風的未來動向和影響,嚴格實行24小時救災應急值班制度和災情零報告制度。

 此外,中國氣象局、國家海洋局、交通運輸部陸續召開相關會議及發出通知,要求密切注視風暴動向,加強防禦工作,尤其是海事部門要加強檢查,確保傳播防颱風措施落實到位,以及強化海上專業救助力量動態待命值班。

相關新聞
女亡驚覺少年苦 「眾人爸爸」網灑愛 (圖)
李光興給愛女的家書
富爸爸變窮爸爸 妻離子散渡時艱 (圖)
慈父患癌兒心焦 驀然省悟快盡孝 (圖)
食肆應節噱頭 阿爸鮑魚免費 (圖)
父親節歡樂好去處 (圖)
3方向限「發水樓」 檢討總面積豁免 (圖)
諮詢文件摘要
「蓮花」今撲粵東閩南 兩省嚴陣以待 (圖)
今年首掛1號波 港改3號機會微 (圖)
颱風料為台帶來大雨 (圖)
港交所董事行山 兩金毛犬中暑死 (圖)
長毛犬怕熱 忌烈日活動
莊偉林小檔案
老婦棄斑馬線 遭城巴捲車底 (圖)
父親節前發遺言短訊 失業青年跳樓亡
小巴爆玻璃窗 碎片濺傷乘客 (圖)
打邊爐變打架 兩檯食客4傷2被捕 (圖)
服務劏客投訴 飆19%逾萬宗 (圖)
消委會今年首5個月接獲的投訴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