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報訊】(實習記者 周婷)實施膠袋徵費原意為減少膠袋使用量,提升市民環保意識,但有無良商戶卻趁機向市民的荷包「開刀」,騙取膠袋費。據東區區內人士透露,有不納入膠袋徵費範圍的商戶,例如小型士多、街市商戶,企圖以徵費措施混淆視聽,向顧客收費,中飽私囊;由於區內長者比率高,對收費安排不清楚,容易成被騙對象。
民建聯調查:半數市民指宣傳不足
在膠袋徵費計劃下,本港約3,000個零售點代政府徵收膠袋稅,其餘商戶則毋須代政府徵費,若決定收費則是個別商戶的商業決定,但不得藉徵稅之名收取膠袋費。
民建聯東區支部在膠袋徵費實施首兩日,在街頭訪問了287位東區市民,近55%人表示,政府的宣傳不足;逾26%被訪者表示對7月7日開始膠袋收費不知情,亦不清楚哪類型商舖需要收費。
市民對收費安排認識不足,誤以為所有商戶也要徵費。據悉,東區有商戶利用市民的無知,藉徵稅之名額外收費。商戶能趁火打劫,主因相信是膠袋稅的宣傳不足。
東區區議員郭偉強(見圖)指出,雖然政府對膠袋徵費的店舖作出清晰分野,但市民普遍表示,不知道哪類型商舖需要收費;加上區內長者比例高,佔全區人口約15%,擔心有黑心商戶向他們敲詐。民建聯實習助理趙崇傑解釋:「長者未必留意新聞,家中甚至沒有電視,根本無從得知膠袋徵費的安排。」
除了膠袋,同為膠製品的不織布袋亦被列入規管範圍,規定每個收費不可少於5元。郭偉強引述市民反映稱,派發不織布袋的商戶大多沒有列明收費,有混水摸魚之嫌。他續稱,由於大多數市民以為只有背心袋才需收費,如商戶派發不織布袋,市民容易誤以為是免費而掉以輕心。他促請政府盡快釐清條例中的灰色地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