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阿波羅11號」首次登月行動的太空人奧爾德林(左)與岩士唐17日出席紀念活動。 美聯社
人類登月40周年,太空探索再成焦點,科學家關注到下一次「人類一大步」究竟何時出現?會達成什麼成就?但「理想歸理想,現實歸現實」,縱使各國渴望拓展太空,但天文數字的經費無可否認是重大障礙。越來越多人質疑,在這個經濟艱難時期,是否值得為了虛無飄渺的利益而花錢?
支付倫敦奧運建築成本12次
要知道太空探索如何「燒銀紙」,不妨從美國擬重返月球的「星座計劃」了解。奧巴馬政府訂出這計劃耗資1,140億英鎊(約1.44萬億港元),這個金額足以清還北非所欠的700億鎊外債,還剩下340億鎊;又或彌補因甲型H1N1流感引致的生產力損失10周(以專家估計每天損失15億鎊計算),也足以支付倫敦奧運90億鎊建築成本超過12次。
已故美國總統肯尼迪當年力主登月,目的是要趕過冷戰對手蘇聯的太空發展,但他於1962年向時任美國太空總署署長韋布說:「我對太空不感興趣,不過我認為認識太空是好事,但我們說的是巨額開支。」60年代太空總署開支佔聯邦預算4.5%,僱用了近40萬名公務員和承包商,民調顯示大部分美國人都不認為阿波羅計劃值得如此花錢。
登月太空人:登火星更具價值
美國太空總署(NASA)計劃在2020年前再次實現登月,但40年前乘坐「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的美國太空人奧爾德林卻不認同這一計劃,如今他希望美國及全球能將目光放到更遠的火星上:在2031年前實現「登火星計劃」。
現年79歲的奧爾德林表示,NASA需要花費巨額資源再登月球的計劃非常不值。
奧爾德林設想了一系列的太空遠征目標。「而到2031年前,人類應逐步展開計劃,登陸火星,重登月球是一種倒退。」 ■霍士電視台/《每日電訊報》/《星期日獨立報》/《華盛頓郵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