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7月24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娛樂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從「合拍片」演變帶來的反思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7-24]     我要評論

 看到內地著名製作人,保利博納的老闆于冬的一篇文章,很感慨,為內地電影人高興亦為香港電影人憂心。正如他所講,中國內地電影從2002年市場化改革,用了六年的時間,終於走出了一個沒有錢的困境,07年前十名的影片票房只是幾千萬至一億;08年非常風光,前十名的影片票房都是過億的,前三名的電影都過兩億、三億的;09年更是整個中國製片業崛起的一年,內地電影開始賺錢,而且是實現海外的返銷,從香港、台灣和海外市場賺錢回去,這是絕對值得內地製作人、演員開心自豪的。

 然而,想到他說香港電影賣給內地片商,然後進入內地市場,這個階段已經過去了,早幾年常有以香港資金、香港製作人主導的「合拍片」,真正擁有海外版權者和發行權的是境外公司,但這種「合拍片」如今漸漸消失了。目前同樣是合拍片,已經變成了不再是原來意義,09年的合拍片是真正的內地主導,內地投資,內地創作,是內地的題材、故事,內地組織拍攝,然後請香港的製作人來完成,是內地投資方擁有全部版權的電影。版權是內地製作單位的就意味永久片庫留在內地的公司,影片除了內地發行之外,也實現了在香港甚至東南亞市場在海外的返銷,這個非常大的變化其實是對香港電影業的重擊。代表了香港電影人的優勢近乎完全喪失,儘管我們都常說目光要遠大,放眼大中華市場,有更美好的前景!話雖如此,但試想下,算你是香港七百人中的精英,憑甚麼可以贏倒內地十三億人中的精英?

 現在一些老經驗的香港導演將工作室搬到北京、上海,他們開始的題材、故事不再是香港街頭的警匪片,不再是香港的那些無厘頭的搞笑片,而是拍中國歷史故事、神話故事電影,甚至是主旋律片,慢慢融入內地行業及市場,找到生存空間。但年輕的一批新導演呢?若香港電影行業沒辦法再蓬勃,他們如何找到機會?

 磨練成材,有心入行的新人面對的路更難行。一葉知秋,電影行業如此,其他行業如商貿、廣告美術設計等行業對港人依賴愈來愈少,亦等於你的優勢將漸減退,作為香港人應該如何為自己找回優勢,讓自己有片不敗之地立足是刻不容緩。  ■文︰焯羚

相關新聞
阿倫 克勤 亦迅 小齊準備好 當個東亞運有型火炬手 (圖)
笑看時下Model形態 阿倫縱論老、中、(口+靚) (圖)
何韻詩公開性取向 容祖兒稱難辨真假 (圖)
準港姐分享纖體心得 楊思琦最fit狀態示範 (圖)
古巨基新書義賣 首日賣出五千本
「三個好男人」唱一場 張宇自嘲「巨顏童乳」 (圖)
《大內密探靈靈狗》北京首映 (圖)
郭田葰先奪「現場人氣」獎 (圖)
「雷曼方案」零受益 阿倫抱不平 志偉:最重要賠給老人家 (圖)
拍寫真撼「靚模」 張敬軒惟有「露骨」 (圖)
吳亭欣冬天才寫真 陳見飛甩拖後消瘦 (圖)
陳豪書展推銷新書 口靚模胡心諾踩場索簽名 (圖)
出「機器俠」畫冊 方力申自購三十本 (圖)
周秀娜當街示範食雪糕 (圖)
羅凱珊派牛奶取悅fans (圖)
默里隨時被控二級謀殺 (圖)
《青蜂俠》塵埃落定 薛夫洛根攜戰車亮相
Rain球技 不遜曼聯球星 (圖)
《2012》乘日全食東瀛造勢 (圖)
新劇似《花樣男子》? 尹恩惠不認同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娛樂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