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昨日,王岐山與蓋特納共同主持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的經濟對話。 美聯社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何凡28日電】此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將氣候能源納入核心話題範圍。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可持續發展研究室主任陳迎向本報表示,在氣候變化與能源方面,中美兩國尋求合作共贏的潛力大、共識多,此話題有望成為中美對話的新亮點及今後新型中美關係發展的重要「黏合劑」。中美此次在該領域的對話成果,將會牽動國際氣候政治格局與博弈關係,甚至成為影響年底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利經濟復甦 美尤為積極
陳迎表示,對能源和氣候變化的高度重視,是奧巴馬政府與其前任最大的區別之一。奧巴馬政府一改小布什政府強硬的單邊主義立場,調整了氣候政策,為中美在此領域展開合作創造了條件。
她表示,中美高級對話機制首次將氣候變化列為重要議題,旨在開拓兩國共同利益,開發利用新的技術集群與經濟增長模式,為重振經濟、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尋覓新的突破口。美方態度積極,在此次對話前已有跡可循,其能源部長朱棣文與商務部長駱家輝兩周前聯袂訪華,首要目的便是促成中美在清潔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及氣候變化等方面的合作。
美方謀市場 中方要技術
陳迎指出,通過此次對話,中美兩國意在能源與氣候變化領域共同制定長期戰略合作框架,創建制度化的對話機制,加強雙方互信,尋求更多共識。她認為,此次對話兩國可能達成的實質性成果,包括建立「清潔能源和氣候變化雙邊合作夥伴關係」,在《中美能源和環境十年合作框架》中加入應對氣候變化的內容。但她同時強調,美國看重的是中國的市場及商機,中國則期望技術進口、經濟轉型。鑒於中美雙方側重點不同,故短期內很難指望美國對華實現技術優惠轉讓,未來的具體合作可先由技術合作、技術共同開發、關鍵性技術示範等手段展開。
陳迎認為,目前國際氣候談判正處於非常關鍵的時期,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召開在即,《京都議定書》將到期,世界需要達成一個關於氣候問題的新協議。而中美在此次對話中達成的任何相關合作協議,都可能引起歐盟、日本等國的擔心。
她坦言,中美今後的合作空間十分廣闊,但由於經濟技術發展水平及戰略利益不同,也將長期存在合作兼競爭的微妙關係。美國期望中國能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而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參與國際合作的優先領域是提高技術和管理水平,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