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夫林 資深評論員
公眾多年來不滿意香港電台的表現,且不說定位、編輯方針的問題,其內部管理之混亂已有大量事實被揭發,而其網上廣播站的情況則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其內部管理問題的嚴重程度。港台網上廣播站如此低劣的編輯質素和業務水平,不要說同其他傳媒機構的網絡版比較,就連一些個人主持的博客都不如,這是無論如何交待不過去的。
如今互聯網大行其市,原本屬於平面和電子媒體的機構都開設了網絡版,來不及看電視、聽廣播、買報紙的時候,上網瀏覽一下,既方便也容易保存資料。互聯網上的新聞編輯和文字水平參差不齊,但大型傳媒機構主辦的網站一般都很嚴肅認真,如內地《人民日報》的人民網,新華社的新華網,台灣《中央日報》《中國時報》的網絡版等,錯別字很少,語言也很規範。香港大型傳媒機構的網絡版很多都辦得不錯,質素最差的是香港電台的網上廣播站。
筆者經常瀏覽香港電台的網上廣播站,它的中文即時新聞同電台的新聞廣播配合,屬於提要式,每則文字都很簡短,卻是錯字連篇,而且多年來一直如此。筆者在瀏覽新聞時隨手將見到的錯誤貼在記事簿上,真稱得上洋洋大觀。且看以下一些例句:
胡錦濤訪斯洛代(伐)克、次級按歇(揭)問題困擾市場、胡錦濤向特官(區)政府提出四點希望、創校之(以)來前所未有、在競選總部上台(台上)向支持者發表講話、中(大)批民眾等候到場、不尊重施(司)法、基層人士人(生)活困苦、齊心合大(力)、警剔(惕)、參選政剛(綱)、加強教育文(交)流、兩名死者是自殺者(式)襲擊者……
這樣的報道文字及圖片說明在港台網絡版上比比皆是,而且很多錯字都出在新聞標題上。有關新聞稿在上傳前只要有第二個人看一眼,恐也不至於如此,實在不明白港台的工作為何如此粗疏及不負責任。
上面舉出的文字錯誤一眼看出是電腦打字問題,尚不影響讀者了解新聞,不過有些錯字就引出了新聞概念上的謬誤,甚至鬧出大笑話。例如,國家發改委成了「法改委」;報道查濟民逝世的消息說他「生在香港回歸祖國的過程中」;報道蘇兆明接任領匯主席的消息說他將「退任智利總裁」。新聞中將領導人名字、職務搞錯的情況時有發生,例如全國人大副秘書長喬曉陽成了「人大副委員長」。至於文理不通、用詞不當的新聞標題和內文屢屢可見,如「香港股票市場表現鼓舞」,「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深信官員腐敗仍會存在」之類。
有些錯誤恐怕不僅僅是文字輸入問題,而是編輯人員對語言文字的掌握問題。例如有一條新聞標題是「政府擴大政治問責制會用人為才」,編輯很可能不熟悉「用人唯才」這條成語。2007年4月9日,政府新聞處以《溫家寶勉勵曾蔭權為港人謀福祉》發出一條新聞,而港台網絡版的標題卻是《溫家寶以《論語》勉勵曾蔭權死而後已》,讓人大吃一驚。編輯人員如果不是故意藉嚴肅的新聞對特首曾蔭權進行調侃,那麼他的水平委實連小學生都不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作為一句勉勵人的格言,怎麼可以不要前半句只引後半句呢?
報道失實 管理一塌糊塗
最不能容忍的當然還是新聞報道失實。據新華社2006年10月28日報道,法國總統希拉克在當天離開西安返回巴黎,結束了對中國為期四天的訪問,港台網上廣播站竟然在10月29日23時22分以「希拉克轉抵湖北繼續訪華行程」作出報道,簡直是牛頭不對馬嘴。
香港電台是用納稅人的錢辦的,公眾多年來不滿意香港電台的表現,且不說定位、編輯方針的問題,其內部管理之混亂已有大量事實被揭發,而其網上廣播站的情況則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其內部管理問題的嚴重程度。港台稱其網上廣播站是「港台節目一個重要的對外窗口」,其服務承諾中也有「提供高質素互聯網節目」的字樣,然而如此低劣的編輯質素和業務水平,不要說同其他傳媒機構的網絡版比較,就連一些個人主持的博客都不如,這是無論如何交待不過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