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吳杏婉
在資訊民主化的今天,不少特殊利益團體早已自行編訂影片評級,並在網上發放,追隨者大不乏其人,不單嚴重削弱MPAA的權威性,最近更掉轉槍頭,在網上發起行動,要求MPAA收緊評級標準,加多15歲以下不宜的等級。
互聯網不單改變電影業推廣影片、評論以至發行的方式,現時連影片的評級亦大眾化,百花齊放,各自各說話,各有各擁躉。
三十年標準被指不合時宜
北美影片的評級制度,一直以來由業界自律制定和執行,由各大片廠聯合組成的美國電影協會(MPAA, 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在1922年開始代表業界,主要跟政府周旋和爭取權益,1968年MPAA制定影片評級制度,成為是否適合兒童和青少年觀看的標準。
這標準得到片廠自願跟隨,雖已強調只是建議家長參考,仍不斷引發家長、兒童監護人團體、政客甚至電影人投訴,論者認為制度太過廣泛,容易有不同角度的解讀。
MPAA評級由一個十至十二人的評審團組成,成員有不同的背景,但必須已為人父母,而且孩子介乎5至17歲之間,成員亦最多只能當七年。MPAA認為這種做法夠公平和與時並進,故此一直都堅持以性、暴力和污言穢語作為評審方針,雖然在1984年及1990年做過修訂,但甚少向外界壓力屈服,直至2007年才願意把吸煙鏡頭加入作為考慮評級的元素。
MPAA平衡各方利益以後,再根據上述四個元素做判定。現時MPAA評級分為五級:老少咸宜的G級(General Audience: All ages admitted)、不適合兒童的家長指引PG級(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Some Material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Children)、13歲以下不宜的強烈家長指引PG-13級(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 Some Material May Be Inappropriate For Children Under 13)、17歲以下須監護人陪同的R級(Restrict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dult guardian)、以及17歲以下不可入座的NC-17級(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每部片的評級可於協會網站mpaa.org查閱,資料可追溯至1968年。
影片評級parents friendly
在資訊民主化的今天,不少特殊利益團體早已自行編訂影片評級,並在網上發放,追隨者大不乏人,不單嚴重削弱MPAA的權威性,最近更掉轉槍頭,在網上發起行動,要求MPAA收緊評級標準,加多15歲以下不宜的等級。
在家長立場,評級當然愈緊愈好,這些監察團體和網站以英國為例,建議要加多一個PG-15級別,但電影人甚至普通觀眾卻認為家長過於霸道,成年人看電影怎能以兒童的標準作依歸?在片主方面,PG級與PG-13級的分別已經影響數百萬美元的票房收入,假若加多一個15歲級別,票房更會分薄,而院商亦同樣反對,指出要增加人手查閱身份證、車牌和家長批准證明等。
家長容易受驚已是不爭的事實,經常以凡事必禁的態度來保護弱小心靈,近日《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引起的爭議更多。《哈利波特》是暢銷青少年奇幻小說叢書,理論上是青少年適宜,今集電影版繼續講年輕巫師的成長過程,其中包括反叛行為,同時少不免會與異性交往。今次電影版MPAA評級為家長指引PG級,倒是被多個家長網站視為荼毒少年,但是有些特殊利益團體卻處之泰然,不同的觀點有不同的評級,當家長原來真的不易。
成長巫師誘惑不能
家長網站除了在性、暴力、污言穢語和吸煙/喝酒/吸毒方面評分之外,通常還加上教導意義和學習榜樣等的評分。《混血王子的背叛》有多場戲在酒吧和餐飲場合大伙兒一起喝「牛油啤」,連原著小說都沒有界定這飲品是否含有酒精成份,但多個家長網站已經假設是酒類,更嚴重的是各青年巫師只得15、16歲,英國合法喝酒年齡是18歲,未成年喝酒更是罪加一等。
十分保守的kids-in-mind.com網站逐點解構劇情,除喝酒外還不贊成跟異性談情,單讀結論必然會嚇怕成年人;由於片中完全沒有吸煙鏡頭,只考慮這方面的反吸煙網站cenesmoking.org沒有異議;倒是教人以常理看傳媒的commonsensemedia.org,中肯地提供綜合建議,指明適合12歲或以上兒童觀看。
至於以《波叔出城》上位的沙格畢朗高漢新作《Br* no》,雖已定為17歲以下需監護人陪同的R級,各監察網站仍不厭其煩強調其內容出位,兒童絕對不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