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耀
有社區組織希望能成功爭取保留尖沙咀巴士總站。同意露天的巴士總站是市民回憶的一部分,但總不能把過去都保留,而忽略了社會的發展,找個平衡是需要。稍為留意的不難會發覺因為地少人多的關係,六七十年代那種露天開放式的巴士總站設計,已經隨社區不斷的發展而買少見少。
政府的交通政策以鐵路為主體,巴士則作為主要的接駁工具,這是既定的安排。亦因如此各區很多巴士總站在重建後,都先後移入或重置於大型物業發展的室內地下部分,除了可以用盡巴士總站上蓋的空間,亦方便接駁由物業地下層鐵路系統走上地面的乘客,可免卻乘客日曬雨淋之苦。
風雨下於露天巴士站候車固然不方便,香港日照時間相對長,巴士關掉引擎和空調在烈日當空下暴曬一段時間,車廂內的氣溫與室外氣溫相差可達幾度;到再開行時即使調高了空調,經過一段時間後車廂也仿如蒸籠一般熱,車長、乘客辛苦之餘也不利環保。反之巴士停泊在室內部分,對司機及乘客都較舒適。只不過事物總有兩面,室內作巴士站又總有廢氣排放的污染問題需要解決。
至於如何應市民要求保留尖沙咀巴士總站的那份集體回憶?整體保存固然不可能,或可針對性考慮保留一兩座現存的水泥巴士候車亭、站牌、輪候欄杆及路面標記等。如可能的話更無妨放置一輛古董巴士作為裝置或遊客諮詢中心。反正偌大的廣場也得要放一些配合廣場設計的雕像,能夠保留或擺放一些足以標示廣場舊貌的物件或設施,也算是對昔日這個交通交匯點地標的一點點敬禮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