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只要多辦有噱頭的活動,一定能吸引更多學生到圖書館閱讀。
殷培基
上周提到朋友A的學校推行一系列推動閱讀的措施,可惜都提不起同學的興趣,成效自然不用多提。是Banding的問題嗎?不盡然。
很久以前,筆者遇到一個從事廣告設計的朋友,他經常點子滿天飛,談天時總扯到跟某廣告有關的話題,充滿新想法、怪主意。我最記得一句:「有搵嘢喎!」這句是多年前某本地啤酒品牌廣告的點題句,好像幫得上朋友A的忙。
強迫借書非治本之計
朋友A的學校推行借書量大賽,以為這能吸引同學前往圖書館,借多一點書。對,借書數量提升了,因為有獎。然而閱讀質量沒有提升,更甚是原來每一級都只有幾名同學借多點書,每次頒獎都是那幾人。最後有些老師迫全班同學每人借一本,可都只是借,不是閱。當中有些人更每次幫朋友借幾本,翌日還書,提升個人借書量之餘,又可得大獎。
荒謬得很吧!這是事實。老師全部都知,朋友A更提出取消這比賽,可是學校沒有跟進。圖書館主任當然想辦得好,但如上篇所言,徒勞無功。
圖書館大變革 邀名人播電影
「有搵嘢喎!」這句又響起來。要吸引同學到圖書館,推動閱讀及寫作,圖書館的活動一定要「有搵嘢喎!」這是我提出來的一種概念上的變革。過往,圖書館都給人沉悶的感覺,看書已被大多數同學列為最悶的解悶方式。因此,若想吸引他們走進館內看書,一定要舉辦一些別開生面的活動,例如「主題電影座談會」,播的電影當然要吸引,宣傳工夫亦要做足,早會宣傳、班主任推動、同學組織帶領等,都可吸引更多人來看。先讓一班愛閱讀的人進來,就有更多人跟着。
除電影播放外,我們亦可邀請名人出席講座,時下年輕人追星文化熾熱,坊間流行小說作者很多,不妨一試,或者定期舉行老師分享會、青少年潮流專題等活動,目的要打破「圖書館等於悶」的定律。早前「口靚模」熱,圖書館可會在「有搵嘢喎」的概念下想新點子,搞些新意思?
愛書一族現成「瀕危動物」
在現今世代,當你只看見坐車的青少年,為了「打機」,由觀塘到油麻地,都不會讓座予傷殘、孕婦或有需要人士時,你便會感受到辦圖書館的老師是如何痛心疾首。而上一代喜歡坐車看書的我,好像已被列為「一級瀕危絕種動物」,哀哉! starstarkevin@live.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