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談及賽艇運動,大家都自然地聯想到在英國舉行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一年一次的做艇比賽。而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在二十多年前也開始仿傚牛津、劍橋的做法,每年都舉辦港大、中大賽艇對抗賽。
香港流行賽艇,主要是當年還是港英政府管治,很多東西都效法英國,而體育也不例外,除賽艇外,還包括欖球、壁球、板球(現稱木球)、馬術、草地滾球等。在回歸前,香港稱賽艇為划艇。回歸後漸漸跟隨中國內地的名稱,而中國香港划艇總會亦改名為中國香港賽艇總會。
賽艇運動在沙田香港體育學院前身,即銀禧體育中心年代已被納入為重點項目。而現時賽艇項目的總教練白勵(Chris Perry)也是在80年代初期由英國聘任前來出任教練,至今超過25年。經他協助訓練而成材的運動員包括何劍暉、吳家樂、羅曉鋒等。而何劍暉更是為香港參加東亞運動會上奪取首面金牌的運動員。其後她更與白勵共諧連理,組織二人世界。
賽艇起源於英國。於17世紀時在泰晤士河工作的船工經常舉行划船比賽。在1715年更為慶祝英王加冕而舉行了首次賽艇比賽。而牛津、劍橋兩所大學的賽艇比賽則始於1829年。至於國際賽艇比賽則始於1892年的首屆歐洲賽艇錦標賽。而1896年首屆奧運會雖然設有賽艇比賽,但由於天氣惡劣而取消。
香港賽艇的訓練基地在沙田城門河。而香港的賽艇發展也見證了城門河的水質改善,由河底滿布黑色淤泥和陣陣臭氣的惡劣環境而到了今天已大大改善的水質和設施。今屆香港舉行的東亞運,相信香港賽艇運動員可以像歷屆東亞運比賽一樣創出佳績。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系鍾伯光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