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結束在北京中央黨校的學習,浙江紹興市百名民企老闆領取結業證書。
據統計,在最近一屆全國人大和政協,共有400位民企老總當選,其中人大、政協各佔半壁江山,同時多達四成的民營企業家是中共黨員。作為執掌中國近10萬億資本的民營企業家,在改變中國經濟的同時,亦正成為中國政治生活的生力軍。
15年前,當全國政協增設「經濟界」這一界別時,民營企業家出現在中國政治生活的視野。從1993年算起,這些「大亨委員」的人數已經激增10倍,從當初的21人升至目前的200人。
老闆參政感言:改善大環境
據了解,1993年民營企業家內的中共黨員比例只有13.1%,到現在多達40%,另外還有25%的人希望入黨。2002年一直把工人和農民奉為權力基礎的中國共產黨,正式把吸收民營企業家入黨寫入黨章。在2007年召開的中共十七大上,作為黨代表的民營企業家已經成為制定黨的重要政策的參與者。
胸懷政治抱負的民營企業家,在仕途上正逐步向領導層邁進。2003年初,重慶力帆集團董事長尹明善和浙江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先後當選為所在省市政協副主席,成為第一批當上省級政協領導的民營企業主。
在財富和政治光環照耀下,民營企業家「商而優則仕」現象在社會上引起不小爭議,很多人認為民營企業家參政就是為尋找政治保護傘。對此觀點,北京市政協委員、漢王科技董事長劉迎建接受本報專訪時並不認同,他說:「我參政議政的目的不是為企業謀求什麼,而是要改善經濟大環境。」
評價參政議政的效果時,劉迎建認為,自己的作用發揮得相當不錯了,在很多會議上直言不諱,特別是中關村的企業家們當上政協委員,大都反映了企業的聲音,並且使命感很強,如果哪個委員開會拍馬屁,不僅北京市領導不愛聽,他在政協也無法立足。現在北京市高科技企業發展那麼好,與北京市聽取民營企業家意見並積極整改有很大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