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952年7月1日,新中國自行修建的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建成紀念碑奠基。 資料照片
2009年4月20日,西藏墨脫公路正式開工建設—「全國唯一一個不通公路的縣城」成為歷史。而在60年前,中國幾乎沒有一個縣城有真正意義上的公路。60年甲子,中國的公路、橋樑、鐵路、水運、航空、城市交通,無一不發生着巨變,以獨有的「中國速度」震驚全世界。
航線7條起步 而今遍布全球
戰後的建國初期,中國交通建設處於嚴重的癱瘓狀態。1949年11月,民航局成立,當時中國民航只有7條國內航線,通往8個城市,全國的旅客運輸量僅僅1萬人。如今,首都機場已擁有世界最大單體航站樓,高峰期每分鐘就起降一個航班,中國民航年運輸總人數超過1.92億人,定期航線總數已達到1,532條,遍布全球,機隊規模達到2,038架。今年9月,國家首架自行研製的大型民航客機C919的機體模型在香港公開展示,客機原型機現已開始建造,最快於2014年試飛,2016年正式付運。
1950年6月15日,新中國自行修建的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挖下第一(金+欣)土,時任西南軍政委員會政委的鄧小平誓言:「我們進軍西南就下決心要把西南建設好,並從建設人民交通事業開始做起。」當時,全國鐵路能夠通車的里程只有1萬多公里。如今,現代化的京津城際動車組時速高達350公里,打破了歐洲和日本保持的300公里左右的世界最高時速。
高速從無到有 躍居世界第二
建國初期,全國僅有3萬公里公路,如今,全國公路總里程已達373萬公里。60年來,高速公路從無到有,里程達6萬公里,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全國通公路的鄉鎮比例增加到98.54%,農村公路路網已經延伸到從高原到山區的各個角落,鄉鎮客車通達率達98%;全國汽車保有量達到6,467萬輛,比60年前增長1,290多倍;
1957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正式通車,它是新中國成立後修建的第一座橫跨長江的公鐵大橋。然而,當時中國並未掌握現代化大橋建設的關鍵技術,主要依靠的是前蘇聯的橋樑專家。2007年,中國橋樑工程師鳳懋潤在第24屆國際橋樑會議上匯報中國橋樑建設,得到全世界專家的熱烈鼓掌;
1969年10月1日,新中國第一條地鐵順利通車,2015年前後,國家將規劃建設70餘條地鐵,總長度約2,100公里,總投資超過8,000億元……
中國交通60年,從無到有,從陸路到水路,從鐵路到民航,從郵政物流到港口運輸,各類交通運輸方式突飛猛進,一個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已然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