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984年,韋純束(左一)到機場迎接世界體操王子李寧(右二)。
廣西壯族自治區是中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區),境內居住着壯、漢、瑤、苗等12個少數民族。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宋任窮說,廣西是全國民族團結的模範。
「一開始也不是很團結的,我小時候就經常被漢族同學人譏笑,漢人和壯人、瑤人之間也時有摩擦。」韋老說,廣西當年是採取了多方措施,令少數民族人民獲得了應有的社會地位,才最終實現民族和諧的。
保護少數民族文化
1949年,新中國剛成立,就在《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規中,明確了關於繼承、保護、發展少數民族文化的規定。
1950年,廣西的相關部門開始着手收集、整理少數民族文化,如風俗、語言、傳說、民歌等,為民族文化保護奠定了基礎。廣西各少數民族現保持着完好的民族文化,如壯族山歌、侗族歌舞、京族的獨弦琴等。
在韋純束擔任主席期間,廣西恢復了壯族學校。「少數民族文化保護是廣西民族團結的最好見證。」韋老說。
大力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
改革開放後,廣西採取各種措施和一系列優惠政策,大力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優先安排一批基礎設施建設和支助產業,設法扶持、幫助少數民族地區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居住在東興市三個小島上的京族,是中國唯一的一個海洋民族,長久以來,京族人民一直過着「靠海吃海」生活,大部分捕撈的海產品,用來換購油、鹽、大米等食物,「那時候,這些漁民的生計很艱難。」韋老感歎道。
而如今,靠遠洋捕魚及海鮮養殖,京族成為中國最富裕的少數民族之一。
破格提拔少數民族幹部
少數民族幹部是黨和政府聯繫廣大各族群眾的橋樑。廣西對少數民族參政採取傾斜政策,除了進行常態的培養、鍛煉外,廣西還一律破格提拔有開拓精神的少數民族幹部。
韋老說:「對一些在基層中脫穎而出的、有開拓精神的少數民族幹部,我們經過考核後,大膽地、破格地給予提拔使用,我曾親自參加一些主要領導幹部考核工作。」
長期以來,廣西堅持樹立民族人才優先的觀念,將少數民族人才幹部的培養置於重要位置,引導各級各類民族幹部不斷開拓進取。少數民族幹部已經成為廣西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重要力量,在促進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維護民族團結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