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似心
有一個故事我很喜歡對子女說,最近在不同的場合,竟也聽到有人在說着同一故事,可見這小事也感動了不少人,因此也想與大家分享。
有一個小男孩,脾氣特別壞,每遇到不順意的事便大發雷霆,擲東西兼出言不遜,令身邊人極為難受。他父親屢勸不改,一天見小男孩又在發狂,便把他帶到花園,給他一箱釘子說:「從今起,每當你發脾氣一次,便在籬笆上打一口釘吧,你的心情會好些。」小男孩覺得狂打釘子也是個發洩方法,於是便用力地以鐵錘打下第一口釘。往後的日子,他生氣後便去打釘子。只是一段短時間,籬笆便排滿了鐵釘,小男孩開始意識到自己經常生氣。為了減少籬笆上的釘,他開始嘗試壓抑脾氣,雖然不易但有進步,釘子增加的速度減慢了。
他父親看到成效,便稱讚他,並說:「從今天起,你每次能按捺自己不發火的話,便拔去籬笆上的一口釘子!」小男孩每一次成功控制到情緒去拔釘子時,便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及英雄感。於是他刻意地不去動怒,不消多少時日,釘子全部拔掉了。他遂帶父親前來等候他的稱讚,誰知父親說:「你看,釘子雖拔除,但籬芭上仍佈滿釘孔,這些釘孔不能復修;就如我們以言語或行為傷害了別人,別人便受到了傷害,縱使你道歉或改過,這傷害已造成了,永不磨滅!」小男孩深深體會了這教導。
我們常為自己的錯失找出萬千個理由認為別人應體諒。有些人情緒商數特別低,不時對身邊人破口大罵,道歉後又再犯;有些人更自以為是地解釋:「我說的都是真話。」「我是這直性子。」卻不知他們身邊的人心中都滿是釘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