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人物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城客列傳:馮祖明 數學奧賽存在的理由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10-2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馮祖明與美國女子數學奧林匹克隊的隊員

文、攝:梁小島

 上世紀80年代中,馮祖明還在北京大學少年班念書的時候,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剛剛在中國興起。幾年後,他成功申請到約翰.霍普金森大學的研究生院,直到他在該校完成博士學位,他的專業仍是數學。24歲的馮祖明要面對事業路徑的選擇:要麼轉到與數學相關的金融或電腦行業,這是不少數學系畢業生的出路;要麼繼續在純數學研究領域專攻下去,並在高校裡掛職當老師。但是,經過一番思量,馮祖明決定走第四條路:去美國最好的私立中學或者小型院校教書,這和他對自我的認識有關:

 「雖然我覺得數學研究非常好,但通常最最一流的研究不僅僅是解決數學問題,而是自己去發現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而我自己始終無法通過這一關。」既然無法完全投入做研究,馮祖明索性安心教書。「教小孩子好處很多,最重要的是他們的可塑性很強。」他覺得,自己身上的問題,多少也反映了華人在進行數學教育過程中,出現的誤區。

得獎者去了哪裡?

 「一直以來,亞洲人或者華人似乎有一個誤區,認為我們的數學很好,其實那只是到中學為止。進入大學以後,我們的能力,可以說很差。因為太習慣被動的去等老師給問題,給公式,不能自己創造。」 

 如今,馮祖明是美國頂尖的寄宿學校之一Phillips Exeter Academy的駐校數學教授,此外的頭銜,還有由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數學科學研究學院資助的美國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隊的總教練,負責帶領美國國家隊,挑戰國際最高難度的數學競賽,最好的成績是獲得團體第三,第一名則幾乎由中國隊與俄羅斯隊輪流坐莊。

 但是,在馮祖明看來,數學競賽的成績,並不代表真正對數學領域有所貢獻。「拿到Fields Medal (編注:菲爾茲獎,被譽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的華人,到目前為止只有兩個,一個是從香港出去的邱成桐,還有一個最近在澳洲的陶哲軒。」中國從1986年正式派隊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到目前為止,那些獲獎選手都到哪里去了呢?馮祖明認為,這個背後,有著很深刻的教育制度問題。

 「中國內地的數學奧賽班很火,最近10年,我每年都會回去,發現其實這種壓力大多來自家長。沒錯,數學奧賽拿了名次是可以成為孩子升學、開拓思維的捷徑,但這條捷徑陡得不得了,這後半句話,沒有家長跟孩子說。」

 今年暑假,記者正好有機會在香港出名的私立課餘學習機構Science Workshop見到馮祖明,那時他剛帶著幾個學生,從廈門參加完由在中國舉辦的「國際女子數學奧林匹克」比賽。來香港做短暫調整,另一方面,也向本地的學生傳授數學學習的經驗。到底數學競賽存在的理由是什麼?記者請馮祖明進一步分享他的經驗。

數學競賽的理由

 「重要的是培養出一種創造性,」帶一點天津口音的馮祖明對記者說,「一個聰明的孩子,能靜下心花20分鐘想一道數學題,除了引導他們發現有趣的東西,還要慢慢加入一點枯燥的技能訓練。」馮祖明在Phillips Exeter Academy組織數學興趣班,7、8個學生圍坐在一起,老師課堂講授不會太多,他要做的就是如何設計一些問題,可以讓學生慢慢證明出定理,從而令他們獲得學習的自信。

 「但是很多華裔家長不能理解,明明交了錢,為什麼老師講得那麼少?其實,我的力氣都花在備課的過程裡。」 

 多年前,馮祖明的一個學生畢業時做了一個畢業設計,因為他平時有喜歡上網免費下載歌曲的習慣,但發現每次尋找免費歌曲太花時間,如果有一種軟體,當你下載一首歌之後,它會自動幫你找到網上相同類型的免費歌曲鏈結。由於缺乏複雜的統計學訓練,設計沒有成功,但此學生後來考進哈佛大學,上學期間,他卻發明了另一種東西,後來風行全球的社交網站Facebook。「他為了拿到database,以駭客的身份進入學校的電腦程式,差點被學校開除,後來同學們都覺得有意思,紛紛私下裡向他提供個人資訊。」2007年,微軟以2億4000萬美元買入了Facebook 1.6%的股權。因為創造而開發出一項新行業,馮祖明認為,這是教育的目的。「如果你沒有辦法解決不可再生的能源問題,即便你製造再好的汽車,也沒有用。」 

 「在中國,數學奧賽是和普通的教學分開來的,而我們所作的,就是想把教學過程變成奧賽那樣,具備啟發思維。」 

 馮祖明說,關於國際女子數學奧林匹克比賽,是由中國的數學教育工作者裘宗滬發起的,目的在於培養女性對數學的參與,他認為,這是中國在數學教育的進步和對國際數學領域的貢獻。

相關新聞
邵逸夫獎得主 徐遐生 研究天文是為了了解自己 (2009-10-28) (圖)
城客列傳:馮祖明 數學奧賽存在的理由 (2009-10-28) (圖)
篆刻家劉一聞 潛心方寸 寧靜致遠 (2009-10-21) (圖)
劉一聞簡介 (2009-10-21) (圖)
肥媽瑪利亞 明星「師奶」 (2009-10-21) (圖)
張信剛 中國文化尋源之旅 (2009-10-14) (圖)
對話張信剛 (2009-10-14) (圖)
張道興寄情翰墨畫軍魂 (2009-10-07) (圖)
書畫印一體 相得益彰 (2009-10-07) (圖)
張道興簡歷 (2009-10-07) (圖)
《江主席在抗洪大堤上》 (2009-10-07) (圖)
《腳踏著祖國的大地》 (2009-10-07) (圖)
《步調一致》 (2009-10-07) (圖)
《沂蒙人家》 (2009-10-07) (圖)
劉大為 丹青寫人 大有作為 (2009-09-30) (圖)
首先是畫家 其次是美協主席 (2009-09-30) (圖)
走出國門 中國文化才不會被邊緣化 (2009-09-30)
劉大為簡歷 (2009-09-30) (圖)
《晚風》 (2009-09-30) (圖)
《巴扎歸來》 (2009-09-3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人物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