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09年11月19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海洋生態 危機重重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11-1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Sadovy Yvonne

 「海底世界非常美麗浪漫,各種生物都有不同的身體結構及顏色,我很想更深入認識牠們,所以苦練深海潛水,更到曼徹斯特大學修讀海洋生物學。」現職港大理學院教授Sadovy Yvonne表示,無邊無際的海洋蘊藏着無數生命,但它其實備受威脅,而近年研究發現,香港人和這些威脅原來是有關係的。

 Sadovy Yvonne曾在各地從事海洋生物工作,多年來從事研究各種海洋生物,對牠們的安危當然格外緊張。「對於海洋生物,一般人可能只想到如何品嚐它們。近年的研究顯示,海洋生物繁殖量不斷遞減,捕魚量卻不斷提升,所以問題便出現。」她表示,人們一直誤解海洋的資源是取之不盡,根據統計,人類在地球主要捕魚水域的總捕魚量,在1950年至1990年期間急速上升,由每年3,000萬噸升至1億3,000萬噸。

捕撈過度可致絕種

 「漁夫是否太勤力?其實不盡然,人口增加及捕魚技術提升,才是捕魚量上升的主因。」Sadovy Yvonne表示,人們主要接觸的440種魚類,約有一半幾乎被人類「消耗盡」。「人們總是覺得魚類會不斷繁殖,很多只是躲藏在海洋深處。這理論看似成立,卻不知不覺地破壞了海洋生態發展規律,當中香港人更間接有份參與。」

 「黃花魚、紅斑、黃唇魚、鋸鯊等,都是能在香港水域找到的『暢銷魚』。紅斑更與香港人有深厚感情,回歸前曾被列為郵票圖案,它也開始受到絕種的威脅。」Sadovy Yvonne表示,香港是全球數一數二的海產市場。除了在本土水域被撈獲的,很多在遠方生活的海產,也每天經飛機和水路運往香港。部分是用作內需,有的是作轉口用途。」香港的西貢、鯉魚門聞名於世,更是亞太區內的重要海鮮貿易中心。

相關新聞
觀賞古物 橫越沙漠 多角度體驗吉達 (圖)
出海兼越沙漠 (圖)
衣食住俱不俗 (圖)
特色博物館 (圖)
延伸資料:
旅遊資料
高雄打狗 西子灣觀日落 (圖)
旅遊資訊:在芬蘭享聖誕節氣氛 (圖)
保護海洋生態齊出力 (圖)
海洋生態 危機重重 (圖)
吃得有道 港人有責 (圖)
傷害海洋 港人有份 (圖)
香港的海鮮狂熱 (圖)
香港曾是漁港 (圖)
小結: (圖)
百家廊:悠悠古香路 漫漫兩岸情 (圖)
翠袖乾坤:裸照快閃
海闊天空:觀靈鳥測天機
琴台客聚:拖一時得一時 
杜亦有道:地位最高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