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1月24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現代.真經典:《游于藝 跨文化美食》 載滿佳餚趣味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11-24]     我要評論

袁妙儀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語文及翻譯學部導師

 古語有云:「民以食為天。」若要認識一個民族,一種文化,從飲食入手會是好辦法。鄭培凱先生的《游于藝 跨文化美食》帶領我們跟隨他的足跡,涉獵不同地方,品嚐琳琅美食,體會各種文化。

飲食是學問 凡事都研究

 「游于藝」3字取自《論語.述而篇》的「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全書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跨文化美食和游于藝。鄭先生在〈跨文化美食〉一篇中寫道:「吃飯喝酒皆學問,都要心存『四麼』,問個是甚麼,為甚麼,甚麼場合,怎麼吃。想要享用精緻美食,就得一絲不苟做學問,研究口腹享受還不夠,還得『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口品美味』,上升到跨文化領域才行。」可見他是如何醉心於美食。

比利時巧克力 人間極品

 讓我們由人間極品巧克力開始吧。「要找世界第一的巧克力,得造訪布魯塞爾(比利時),到皇家美術館旁邊的沙布龍(Sablon)區」,到威他瑪(Wittamer)或比耶馬克利尼(Pierre Marcolini)購買巧克力,「放入嘴裡,這才知道甚麼叫比利時巧克力,香甜糯滑不說,那芬芳馥郁的口感好像還有一種精神提升的魔力,讓你覺得伊甸園中的禁果,大概也不過如此。」真教人有直奔比利時去吃巧克力的衝動。

菜式譯名 生動鬼馬

 不過,我最感興趣的,還是一些菜式或烹調方法的譯名。原來在中東地方流行一種叫couscous的菜式,用料隨君所好,不一而足,有牛羊肉、海鮮、素菜等,把材料浸漬於各種阿拉伯香料中,如小茴香、肉桂等,然後鋪在鬆軟芬芳的粗麥粒上。吃的時候只覺食物香氣四溢,滑嫩非常,入口即化。作者把這種菜式譯為「酷死酷死」,幽默風趣,是音義兼備的譯法,而陸谷孫的《英漢大詞典》譯為「蒸粗麥粉」,則純粹是意譯了。再看tagine或tajine,盛行於摩洛哥,既是菜式也是烹調用具,像中國的砂鍋,更像廣東人的煲仔菜,方法是把林林總總的材料、香料用文火慢燉。你知道作者怎樣譯tagine嗎?答案是「塌盡」,這和「酷死酷死」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原來作者也曾嘗試把它意譯為「瓦砵菜」,但考慮到文化的因素,在中國人眼中,拿衵雃Y東西畢竟難登大雅之堂,於是便放棄這個譯名。但凡外來事物或新事物出現,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音譯,但要數能流傳下來的,還是以意譯為主,我們把tagine意譯為「摩洛哥砂鍋」或半音半義的「塔吉鍋」又如何呢?鄭先生行蹤遍及世界,在他的生花妙筆下,除紛陳的美食,還有有趣的飲食風俗,如〈臘八與過年〉、〈大年初一吃餃子〉等。

 至於〈游于藝〉這部分,主要是寫鄭先生對書畫、電影、音樂等見解,他對昆曲和茶具素有研究,也就蚞斥多。

 我看鄭培凱先生寫《游于藝 跨文化美食》,切切實實就是游于藝,藝不僅止於禮樂射御書數,飲食也是一門學問。老子亦言「治大國若烹小鮮」。要認識一個民族,一種文化,當從飲食入手。

相關新聞
港發現首例變種甲流病毒 (圖)
挪威病例兩人死 世衛:屬偶發現象
陳家強送防疫包 (圖)
新流感疫苗致敏 藥廠回收
明愛再增一童染副流感
港版孟母搬細屋 博名校受挫 (圖)
自行收生成功率跌至49%
官津名校爭位難 直資私立突搶手
下學年小一入學重要日期及事項
紅酒經港輸內地 清關大提速 (圖)
蓮塘香園圍口岸 2018年前啟用 (圖)
撤紅酒稅 入口飆升 港成第二大拍賣中心
湯家驊轟總辭 撕裂反對派
政經人語:白鴿黨解困之道:弄清向誰負責
社民連死咬不放 逼民主黨助拉票 (圖)
英駐港總領事 支持政改為普選鋪路 (圖)
鄭汝樺陳家強 落區聽政改民情 (圖)
支持政府傾向性方案 團體讚添民主成份
工程界選委「預告」請辭
擔心長子留案底 母殺仔女再自盡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