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評鍾河林著《七九集》
張 助
人們習慣於把「文革」前的三屆高中生稱為「老三屆」,而與此相關又有所不同的是,有人已經將粉碎「四人幫」後恢復高考的77、78、79級大學生稱為「新三屆」。這是當今中國一個十分值得關注的大群體。目前,「新三屆」正活躍在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有些人已成為領軍乃至領袖級人物。香港文匯出版社新近出版、由林正茂先生為榮譽出版人的鍾河林著《七九集》,可以看成這一群體的一個鮮明文字標本。
思考並實踐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思考並實踐於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解放,是全書隨處可見的靈魂。作者以自己的親身工作生活經歷為主線,將全書劃分三個部分:「汀江、鷺島」、「中南海、陶然亭」、「此岸、彼岸」。讓我們很容易看到一個「新三屆」個體的工作生活軌跡。而貫穿全書三個部分各種文章的主要精神,就是民族復興與人的全面發展。身為「新三屆」的一員,作者的這種思考與實踐在全書篇章中隨處可見。「汀江、鷺島」是全書最富個性的部分,包括鄉情詩歌〈汀江流進我的血管〉,個人自傳性、經驗性散文〈我在風雨之中念著你〉、〈多少煙雨烏石中〉,寫得既聲情並茂又平實老練,從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人生追求、事業發展願望。而「此岸、彼岸」部分更多的是對民族命運、對兩岸關係的思考,評論佔了主要篇幅。特別是〈「一國兩制」的政治文化內涵與21世紀中國的政治發展〉一文,從政治文化的視角分析「一國兩制」的內涵,提出「一國兩制」的政治文化內涵包括以國家利益為主導的政治價值取向,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和平共處、相互競爭中,利用資本主義,發展社會主義的政治理想,政治思維方式的全球意識和世界戰略眼光,民主和法制精神等內容,體現了傳統與現代化的統一、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統一的鮮明特徵。這些見解,實際上是作者思考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觀點。〈共同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的發展壓縮「台獨」空間〉、〈三黨大陸行開闢兩岸關係新前景〉等文章,直接評點兩岸關係重大問題,並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民族復興緊密聯繫起來思考,反映了作者多年從事對台工作,理論聯繫實際的評論風格。
全書的散文、詩歌篇幅,包括涉及兩岸關係的一些新聞述評,有不少文學性強的作品。〈雁棲湖短笛〉是一篇十分優美的散文詩,「晨曦初露,是雁兒起飛的時辰麼,擊翅之聲掠過寧靜的水面,在霞光的誘惑下,雁兒抖擻起沖天的豪情,向著光榮與夢想不懈地飛翔」的句子,讀來豪氣襲人。〈走近草原〉中也有相似的句子:「在充滿蒙古風情的氛圍裡,我太想真真正正地進一次地道的蒙古帳篷:奶茶剛剛沏好,羊是剛剛宰殺的,酒摻著蒙古漢子和姑娘的情感,歌只為我一人而唱,蒙古包不必太大,最好帶著遊牧民族的獨有氣息……這樣,我就能開懷暢飲!烈酒奔騰起我的血液,豁達開闊著我的心胸,豪情煽起我進取的火焰,歌聲讓我在草原醉得很沉、很遠……」這種情感飽滿、文學性強的文句,增加了全書的感染力和衝擊力。即使在〈巴金:精神的激流〉、〈愛了,成熟了,懷舊了〉、〈兩岸民間大交流的新意境〉等新聞性作品中,作者也採用文學筆法來寫,使新聞述評既評新聞熱點,又有散文風格。從中可以看出「新三屆」的文學功底。
文集也有一些作者的工作思考。「此岸、彼岸」部分基本上是對台工作和兩岸關係方面的述評、報道;「中南海、陶然亭」部分,有作者在中南海從事共青團工作時的〈中南海:一首青春的歌〉,有作者從事信訪工作的〈試論中國古代的信訪活動和信訪工作〉等文章;「此岸、彼岸」部分中的〈延安印象〉,是一篇觀感性的黨務工作文章,從「精神的力量與理論的光輝」、「才華橫溢協調高效的團隊」、「魚水情深相互依存的黨群關係」三個角度分析了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成功的秘訣,隨觀隨感,體會深刻。
作為一本「新三屆」的個人文集,《七九集》的個性主要體現在濃厚的汀江情結、中南海情結、陶然亭情結、共青團情結、台灣海峽情結,這些情結隨處可見。從這個角度看,《七九集》因為作者汀江—鷺島—中南海—陶然亭—台灣海峽的個性經歷,而能成為「新三屆」的有代表性的共性的文字標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