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勇
在著名作家中,沈從文先生的書法是很有名的,尤其是他寫的章草,深為書法愛好者喜愛。他一向視書法於自己只是件好玩的事情,從沒想到賣字牟利,哪怕是在西南聯大極為艱苦的條件下,他寧願為生活東奔西走也沒賣過一幅字。只是有一次例外。
1947年,沈從文從雲南回到北平,其時,他在當教授之餘,利用一點時間為天津《益世報》編輯副刊。在來稿的作者中,有一個就讀於河北高等工業學校的16歲學生,名叫章恆壽,當時筆名蘆葦。
因愛好文學,蘆葦便向自己經常閱讀的《益世報》投稿,他的第一次詩歌投稿也很快被《益世報》副刊刊用。接下來,蘆葦同沈從文書信聯繫不斷,在沈從文的指導下,蘆葦在那段時期創作和發表了二百多首詩作。
這年的秋天,蘆葦的父親患了急性肺炎,使用了盤尼西林等藥物。盤尼西林當時十分昂貴,需十幾萬法幣一支。蘆葦家裡因此欠了一大筆債。當時蘆葦家只有姐姐一人當小學教員,微薄的薪水根本不足撐起這個家庭。看到母親和姐姐的愁苦狀,蘆葦便試著向沈從文寫了一封信,說明家境情況,並提出想預支一些稿費的請求。
接到蘆葦的求助信後,沈從文萬分焦急。他知道,以當時蘆葦的知名度和文章,是很難獲得報紙預支稿酬的。而自己又實在拿不出錢支持這位未曾謀面的青年作家。於是,他就在1947年9月20日的《益世報》副刊上登了一則賣字啟事:
「有個未謀面的青年作家,家中因喪事情形困難,我想作個『秘醯』之舉,凡樂意從友誼上給這個有希望的青年作家解決一點困難,又有餘力作這件事的,我可以為這位作家賣20張條幅字,作為於這種善意的答謝。這種字暫定最少為10萬元一張……這個社會太不合理了,讓我們各盡所能,打破慣例作點小事,盡盡人的義務,為國家留點生機吧。」
同時,他還想推而廣之,「你們若覺得這個辦法還合理,有人贊助,此後我還想為幾個死去了的作家家屬賣半年字。」
不久,蘆葦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20餘份寄款,有人還寄來信對他表示問候。每一筆匯款,都使他心裡溫熱,他知道這是沈先生凝著心血的一幅幅字換來的。1949年蘆葦隨解放軍南下,成為一名軍旅詩人。這就是解放後名震詩壇的詩人柯原。因種種原因,以後的30多年,柯原與沈從文失去聯繫,直到1980年,他去北京出席一次授獎大會,才第一次見到自己思念了30多年的沈先生。柯原敘說當年沈先生如何如何幫了自己大忙,可是沈從文自己卻早忘了此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