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錦榮表示,不擔心廟街的人流受事件影響。
【本報訊】(記者 聶曉輝)本港再有鬧市發生高空投擲腐蝕性液體案件,令市民有如驚弓之鳥,索性減少到高危點流連,商戶生意亦受影響。其中,廟街案發地點附近的食肆負責人預料生意可能減少一半,唯有暫時收起放於露天位置的檯椅,希望挽回市民光顧的信心。廟街販商商會主席陳錦榮則表示,不擔心廟街的人流受事件影響,又認為商戶間已加強合作監察,並在事發後第一時間封鎖大廈出入口,較安裝天眼更有效。警方昨日繼續封鎖廟街及南京街交界的案發現場,整日均有警員及探員在現場調查,亦有大批傳媒在現場守候,不少街坊則在旁圍觀,並評論事件。有影音店店員指出,昨日街上行人較平時的周日還要多,但進入店內選購貨品的人反而減少。本報記者昨日輕易走進事發地點旁一幢沒有安裝大閘的大廈內,梯間的窗戶正是面向大街,顯示「擲鏹案」危機仍存在。
新開店舖申裝帳篷保安全
昨日至少有兩家食肆在附近街道同日開張,但對事件卻反應不一。售賣珍珠奶茶的店舖負責人劉小姐指出,租舖前並無考慮「擲鏹」問題,目前亦不太擔心。她說:「現場一帶有大批警員守候,反而可確保安全,生意應不會受影響吧。」另一間新開張的食店負責人則擔心生意受影響,又打算向食環署申請安裝帳篷,保障顧客安全。
食店老闆娘:早有心理準備
至於在案法地點旁的食店老闆娘陳艷珠表示,由於該處為行人專區,屬「擲鏹」的高危地點,警方已在年近歲晚加強巡邏。她說:「幸好事前已有心理準備,故昨(前)晚發生事件後,即懂得協助救人及把守大廈門口,留意可疑人物。」她表示,該處為國際旅遊熱點,擔心事件會影響聲譽,令生意受損。在附近居住的蕭先生表示,他在內地工作,經常周五晚回港,並在翌日與家人在案發地點附近逛街,幸好今次遲了一天回港,否則有可能「劫數難逃」。他表示,警方一日未破案,仍感到擔心。有市民則表示,會減少往廟街流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