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月1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銀幕短打:港片的不細緻傳統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1-19]     我要評論

文:朗 天

 新曆新年剛過,大家的眼睛早已瞄向新春檔期,畢竟本地賀歲片曾經是盛極一時的次類型,而且票房收益和藝術成績的好壞還帶有彩頭的味道。

 拍賀歲片是保險的投資,片種傳統以喜劇(尤其是動作喜劇)為主,直至年前爾冬陞以不乏血腥「核突」場面的《門徒》打破傳統。後者標榜的特色是事前詳細的資料搜集,所謂可媲美荷里活電影的技術展示(就具體的電影主題而言便是製毒和販毒的細緻過程)。跟傳統(動作)喜劇偏重搞笑和肢體動感及毋須技術的細緻描畫大異其趣。

 拍片需要在資料搜集方面投資是近年的共識。局部細節,愈來愈重要,連拍武俠片,以前不斷打便成,現在,可能基於宣傳的需要,片中物質和制度文化的細節交代,不得不被注重起來。

 今年新春檔期公映,由李仁港執導的《錦衣衛》,便好像是一部有細部技術的製作。主創人拋出「大明十四勢」這個引人注目的名稱,說是錦衣衛執行任務的器具盒,內有不同用途(包括自殺)的十四把刀。

 李仁港過往的作品也重視這種物質文化;前作《三國之見龍卸甲》關於魏軍和蜀軍的衣甲旗幟,片裡片外都來一番說明考究。然而,似乎還是借題發揮創作者多,有真正歷史根據者少。

 「大明十四勢」可能令熟悉武俠創作的觀眾立即想起古龍作品《英雄無淚》中蕭淚血的箱子。又或者是黃鷹《天蠶變》武當掌門青松隨身六絕武器的容器。

 重點不在於取材,而在武俠文化本質的幻想性,如何跟真正注重細部技術的「專業」電影融合起來。當年楚原《天涯明月刀》便發奇想,把獨行俠的披肩和西部手槍,跟中式機關刀綜合起來,讓狄龍使出會轉動的傅紅雪之刀。好看是好看了,技術解釋卻是全交白卷。今天的李仁港,實際又走了多遠?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中國站起來》的敵意和荒唐 (圖)
亦有可聞:傷心的花鈿 (圖)
古典瞬間:漫說雩祭
豆棚閒話:孔子家鄉的「珍寶」:楷雕 (圖)
來鴻:詩二首
百家廊:鳩山深陷「獻金門」(上) (圖)
翠袖乾坤:迎合
海闊天空: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
琴台客聚:李世民的高層視野
生活語絲:村上春樹的幽默
思旋天地:苦盡甘來
記憶後書:桐城六尺巷
懷念伊力盧馬 雪蓮:二十年合作師友情 (圖)
法國新浪潮 最後的大師 (圖)
盧馬部分重要作品
啟示錄:霓裳篇:怎樣設計才有風格 (圖)
銀幕短打:港片的不細緻傳統
影誌人事:也談廣州市的文化名片 (圖)
文化氣息 聚焦尖沙咀購物旺地 (圖)
「都市一隅. 花 」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