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0年3月1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星空故事:第谷新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3-1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1572年發生的一件天文「異象」令教廷十分尷尬。那一年,年輕的第谷(1546-1601)看到仙后座附近出現一顆如木星般光亮的「新星」,原來由神主宰的宇宙並非永恒不變。歐洲之前並無類似的天文現象紀錄。

 透過第谷的觀測記錄(圖),天文學家終在1952年找到這顆新星遺骸的電波訊息。第谷新星原來是一組雙星系統,這個系統由一顆高密度的白矮星(只有地球般大小)和一顆相當於太陽質量的恒星構成。白矮星以強大的引力,不斷吸取同伴的物質來增加自己的質量,當白矮星超越錢德拉塞卡極限時,便產生一次毀滅性的超新星爆炸。因類似的超新星爆炸具相同機制,釋出的亮度非常一致,成為天文學家測量其所在星系距離的線索。

Tycho's Nova

 In 1572 an astronomical event put the Vatican Church in a much-embarrassed situation. That year the young Tycho(1546-1601)saw a "new star", which rivaled Jupiter, in the vicinity of the constellation Cassiopeia. The heaven was not so perfect as God had intended it to be.

 With the help from Tycho's record, astronomers were able to identify his nova(new star)as a radio source in 1952. We now know that Tycho's nova was a common double-star system with an extremely dense white dwarf and a larger star like our Sun. The white dwarf was able to capture materials from its companion with its strong gravitational pull. When the mass of the dwarf reached the 1.4 solar-mass limit, it exploded as a supernova. All similar supernovae produce consistent peak luminosity. They allow astronomers to measure the distance to their host galaxies. ■甄枝強 資深天文愛好者 ■圖片鳴謝:NASA/MPIA/Calar Alto Observatory, Oliver Krause et al.

相關新聞
約克高層訪港助訂收生新則 (圖)
兩成半受訪家長 偷睇子女「網蹤」 (圖)
理大設獨立小組 檢討附屬公司營運 (圖)
融合教育教師培訓 中小學申兩億津貼
南島中學時裝賽 14歲學生奪魁 (圖)
禁毒教育擬擴至初小 (圖)
時人時事:港羽代表葉姵延 嗚咽談教練退役 (圖)
遊花園:融合教育難解死結當局勿再硬食
講識英語:And the Oscar Goes to...... (圖)
英語世界:10 Words A Day: U to D
星空故事:第谷新星 (圖)
梨園生輝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