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靜雯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語文及翻譯學部導師
最近從新聞得知,一套出土時間不久的唐代公主頭冠裝飾,剛被文物保護專家成功修復。根據專家研究,這件珍寶乃唐代公主的陪葬品,由綠松石、琥珀、珍珠、紅寶石、金銀銅鐵等380個小部分組成,在許多黃金部位的表面鑲滿直徑僅0.2毫米的金珠,要在顯微鏡下才能完全看清,工藝巧奪天工!相信這個考古成果必定會為日後唐代文化研究作重要補充。
祖先遺留的瑰寶,我們要珍而重之,並加以保存。金聖嘆有云:「流水今日,明月前身。」不去細察前人的足跡,我們今天的生活就如無源頭之水。但中國歷史年代久遠,博大精深,研究這個寶藏應從何入手?朝代的治亂興衰或許太沉重,就從我們身邊的花花朵朵、罈罈罐罐開始梳理。
文無學究味 消化更容易
50年代初,沈從文進入北京的歷史博物館工作,30年來,每天讀書及從事文物研究,出版皇皇巨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成就卓越。結集他多年文物研究心得的《花花朵朵罈罈罐罐─沈從文文物與藝術研究文集》亦於他去世後出版。這本書以札記形式書寫,所包含的文物研究有金石瓷玉、綾羅綢緞、衣服圖案、扇子、玻璃、燈、屏風、飲食用具、箋紙,當然少不得書法國畫。沈從文不是正統文物科班出身,再加上他身為文學家的細緻觀察及樸實生動的文筆,文章沒有半點學究味,反而親切可人,艱深的專門學問一下子變得更易消化。小思在《夜讀閃念》中就這樣評價《花花朵朵罈罈罐罐》一書:「寫起考據報告,絕不乾不硬,不像其他專業出身的考古家,筆下專門用語,把門外漢一一拒於『文』外。」
唐玄宗生日 定名千秋節
細讀此書獲益良多。例如《古代鏡子的藝術》一文,作者從古鏡銘文研究得知唐代佛道二教的廣泛流傳,銅鏡圖案與唐詩主題互為配合,唐代婦女服飾上的圖案又與鏡子花紋一脈相通,「絲綢遺物不多,鏡子圖案卻十分豐富,因此,鏡子圖案為研究唐代絲綢提供了種種可靠材料。」另外,原來唐玄宗生日定名「千秋節」,按照社會習慣,這一天全國都鑄造鏡子作禮物送人,慶祝長壽。
其實歷史並不遙不可及,它乃人類的生活記載,試從物質文化入手,於漢唐明清朝遊走,在歷史中倘佯,說不定會在這個時空穿梭的旅程有一番新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