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報訊】(記者 任智鵬、歐陽子瑩) 中學教學語言微調將於今年9月落實,隨着更多學校合資格於中一全開英文班,加上升中人數大減6,600人,學生入讀英中心儀校機會大增。若只計算全校均能開設英文班的「純英中」,競爭比率便由去年的6.1爭1降至5.3爭1。另一方面,不少地區中中名校成功「上車」,英中學額分區「貧富懸殊」情況大幅改善,往年升英中「爭崩頭」、近30人爭1席的西貢區,今年競爭比例劇減至10爭1,即該區小六生升英中機會增加近2倍;但深水埗區學生卻成為微調的最大「受害者」,入英中競爭遠比去年激烈。
今年全港官津直資及私立小六生人數約6.22萬人,較去年的6.88萬大減6,600人,加上微調令全港中學的教學語言即將大執位,及有23間中學申請參加教育局首次推出的中一自願減班,當中不乏英中名校,令即將開展升中選校程序,出現前所未有的複雜局面。
11英中落車 中中上車
在微調下,全港共有18間中中成功「上車」中一全部開辦英文班,亦有11間英中要「落車」,未能保持「全英文」的教學環境。本報根據昨出版的《中學一覽表》統計,全港「純英中」共提供了11,644個學額,於統一派位階段分區供學生家長選校,數目較去年增加400多個,同時因適齡人口大減,學生成功入讀機會大增。
西貢小六生 升英中10爭1
由於過去12年英中數目遭凍結,不同地區入英中機會極不平均,有關狀況亦將隨微調而改變。其中西貢區學生將是最大得益者,過往該區只得1所英中,去年區內學生入讀機會達27.5爭1,由於下學年區內有2所學校「上車」,競爭比率急跌至10.1爭1,即區內小六生入英中機會上升近2倍。另外,北區、元朗區的小六學生也大大受惠於微調,入英中機會大增,兩區的競爭比率分別由10爭1降至5.8爭1,及10.6爭1降至7.3爭1。
而深水埗區升中生卻是微調的最大「受害者」,由於區內2所英中「落車」,今年的競爭比率達7.5爭1,遠較去年的5.6爭1激烈。另外,由於離島區仍然未有英中,只獲分配13個跨區英中學額,競爭比率仍超過115爭1。
香港教育行政學會副主席李少鶴表示,微調及學童人口下降,讓學生入讀心儀英中機會自然增加,建議家長在選校上可更為進取,於選校表甲部只填最心儀的學校,乙部再將之填作首志願,盡量提升入讀機會。
資小校長會主席梁兆棠提醒家長不要有「非君不嫁」的心態,「最好多選2至3間學校,不要只限定仔女只可以入一間,這樣的心態會較健康。」他認為微調下雖然中中也可開英文班,惟家長始終未全面受落,較難評論是否競爭會減少。
新政策令中中英中分界模糊
東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主席趙明則表示,在新政策下,中中及英中的分界的確較以往模糊,家長選校也不能百分百肯定子女是否能入讀英文班,可能會失預算。他指今年入讀心儀學校的機會表面上有所增加,「部分家長或會太過樂觀,替仔女報讀水平超班的學校,最終只會苦了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