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微調「純英中」增 爭崩頭情況改善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4-2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本報訊】(記者 任智鵬、歐陽子瑩) 中學教學語言微調將於今年9月落實,隨着更多學校合資格於中一全開英文班,加上升中人數大減6,600人,學生入讀英中心儀校機會大增。若只計算全校均能開設英文班的「純英中」,競爭比率便由去年的6.1爭1降至5.3爭1。另一方面,不少地區中中名校成功「上車」,英中學額分區「貧富懸殊」情況大幅改善,往年升英中「爭崩頭」、近30人爭1席的西貢區,今年競爭比例劇減至10爭1,即該區小六生升英中機會增加近2倍;但深水埗區學生卻成為微調的最大「受害者」,入英中競爭遠比去年激烈。

今年全港官津直資及私立小六生人數約6.22萬人,較去年的6.88萬大減6,600人,加上微調令全港中學的教學語言即將大執位,及有23間中學申請參加教育局首次推出的中一自願減班,當中不乏英中名校,令即將開展升中選校程序,出現前所未有的複雜局面。

11英中落車 中中上車

 在微調下,全港共有18間中中成功「上車」中一全部開辦英文班,亦有11間英中要「落車」,未能保持「全英文」的教學環境。本報根據昨出版的《中學一覽表》統計,全港「純英中」共提供了11,644個學額,於統一派位階段分區供學生家長選校,數目較去年增加400多個,同時因適齡人口大減,學生成功入讀機會大增。

西貢小六生 升英中10爭1

 由於過去12年英中數目遭凍結,不同地區入英中機會極不平均,有關狀況亦將隨微調而改變。其中西貢區學生將是最大得益者,過往該區只得1所英中,去年區內學生入讀機會達27.5爭1,由於下學年區內有2所學校「上車」,競爭比率急跌至10.1爭1,即區內小六生入英中機會上升近2倍。另外,北區、元朗區的小六學生也大大受惠於微調,入英中機會大增,兩區的競爭比率分別由10爭1降至5.8爭1,及10.6爭1降至7.3爭1。

 而深水埗區升中生卻是微調的最大「受害者」,由於區內2所英中「落車」,今年的競爭比率達7.5爭1,遠較去年的5.6爭1激烈。另外,由於離島區仍然未有英中,只獲分配13個跨區英中學額,競爭比率仍超過115爭1。

 香港教育行政學會副主席李少鶴表示,微調及學童人口下降,讓學生入讀心儀英中機會自然增加,建議家長在選校上可更為進取,於選校表甲部只填最心儀的學校,乙部再將之填作首志願,盡量提升入讀機會。

 資小校長會主席梁兆棠提醒家長不要有「非君不嫁」的心態,「最好多選2至3間學校,不要只限定仔女只可以入一間,這樣的心態會較健康。」他認為微調下雖然中中也可開英文班,惟家長始終未全面受落,較難評論是否競爭會減少。

新政策令中中英中分界模糊

 東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主席趙明則表示,在新政策下,中中及英中的分界的確較以往模糊,家長選校也不能百分百肯定子女是否能入讀英文班,可能會失預算。他指今年入讀心儀學校的機會表面上有所增加,「部分家長或會太過樂觀,替仔女報讀水平超班的學校,最終只會苦了孩子」。

相關新聞
微調「純英中」增 爭崩頭情況改善 (圖)
各區純英中學額競爭情況 (圖)
中一自願減班 3校力保「純英中」
升中選校表格 5月4日前交教局
中專教育文憑課 周末辦簡介日
深培中學「閱讀日」 邀梁志華任評判 (圖)
前「一哥」李明逵 科大示範低碳煮食 (圖)
廠商會蔡章閣中學 銀禧校慶開放日 (圖)
30深圳港生 擬回流升中 (圖)
內地港生參加本港升中派位須知
陳志雲被捕 納面試時事題 (圖)
深高中學位不足 家長盼《框架》助升學
全國首屆課博會 鄭州大學舉行 (圖)
商務印書館辦學生中文寫作賽
教院內地6校 簽學術合作協議 (圖)
通識路路通:「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穗女拜金」掀爭議 (圖)
《廣州女大學生價值觀調查紅皮書》結果摘要
問題1:女大學生結婚對象的選擇
問題2:婚姻價值
問題3:女大學生認為改變人生的重要因素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