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5月21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當作家 要厚顏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5-2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賽珍珠憑《大地》輕易奪得諾貝爾文學獎;羅琳憑《哈利波特》賺得盆滿缽滿。這個世界上,靠搖筆桿餬口的作家,有很多;像她們那樣名利雙收的幸運兒,卻很少。

 英國一位清潔劑推銷員,窮盡一生寫小說,可惜出版無門。曾經自資出書,但滯銷。最近他終於成名了,舊書暢銷英美。

 這位七十三歲「新秀」作家認為,推銷著作等同推銷清潔劑,要厚顏,要進取。

文:余綺平 

 貝納達(Stephen Benatar)出生於倫敦北部,十二歲第一次投稿《標準晚報》,被編輯擲落垃圾桶,是意料中事。十九歲寫第一本小說《霧中烽火台》(A Beacon in the Mist),沒人肯出版。

著作全遭否決

 隨後二十多年,貝納達不停地默默筆耕,共寫了十一本小說;全部遭出版社擲回。四十四歲那年,貝納達突然靈機一動,委託代理人幫忙找門路。他的《橋上男子》(The Man on the Bridge)終於出版了。

 小說講述五十年代,倫敦一名野心勃勃的男子,與一名富裕畫家的同性戀故事。新書推出,貝納達發覺自己原來是同性戀者。他毅然結束二十九年婚姻關係,拋下四名子女,全心全意寫作。

 貝納達以為《橋》書出版了,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他將書寄給荷里活巨星奇連.伊士活(Clint Eastwood),建議他改編成電影劇本,還建議伊士活飾演書中的基佬畫家。伊士活沒回音,貝納達相信他將書扔在垃圾桶裡。

被譏為垃圾

 《橋》滯銷。貝納達依然寂寂無名。他不氣餒,繼續埋頭苦幹。一九八二年《願她居安》(Wish Her Safe at Home)出版,好評如潮,得到英國「布萊克紀念(文學)獎」提名。

 《願》屬於古典文學作品。內容講述一名大家閨秀,承受了一幢古老大屋遺產後,陷入瘋狂。

 但過了一段日子,書和人都石沉大海。

 至八十年代末,貝納達共完成十五本小說,僅四本出版。

 貝納達始終不甘心。他將《如此危險男人》(Such Men Are Dangerous)寄予所住區的地方政府,懇求幫忙出版。他接到回信說「地方政府是負責清除垃圾的;不負責製造垃圾。」

銷書也銷人

 貝納達希望《願她居安》能夠再版。二零零七年他曾與三十七家出版社洽談,結果全遭否決。貝納達索性成立出版社,自己出書。他印刷四千本,親自促銷。

 貝納達寫書之餘,曾經在法國波爾多大學教英文、推銷雨傘和家居清潔劑。他將推銷技巧應用到賣書方面。

 《願她居安》自資出版後,難免滯銷。貝納達只得駐守書店親自推銷;一旦賣出去,他會興高采烈地在書頁簽名,與讀者皆大歡喜。他隨身攜帶著作,向巴士上的陌生人兜售;他甚至闖入酒吧、投注站和地產公司,費盡唇舌,磨蹭半天,只為賣出一本兩本。至於逐家登門推銷,更不在話下。

 四千本《願》全部售出。據英國著名書店「水石」(Waterstone)負責人說,貝納達溫文儒雅,外表討人喜歡。他每次駐店,通常一天內賣出約五十本;最高紀錄是一百二十八本,比羅琳的《哈利波特》還暢銷。因為羅琳沒駐店;貝納達來了,與讀者拉近距離。

 貝納達與讀者天南地北地聊天,內容不僅涉及書中人物故事,他們還分享做人的態度和人生的意義。

 貝納達除了推銷書,他更推銷自己。

翻一翻就可以了

 去年貝納達終於遇上伯樂。某日,他在書店很謙恭地走近一名陌生男子,然後以打擾人、不好意思的語氣說,「既然您來到書店了,可否翻一翻這本書?翻一翻就可以了。」該男子後來買下《願》。原來,他正是「紐約書評」的總編輯弗蘭克斯(Edwin Franks)。

 他將書帶回美國後,徹夜看完,愛不釋手。「書評」辦公室的同事都看完了,興奮萬分。他們認為,寫得出古典文學的人,應該古人。而貝納達是奇人。

 事隔數周,貝納達接到美國一家出版社通知,準備在英美兩地同時出版《願她居安》;而「紐約書評」則邀請他前往美國,主持讀書會。

學者名人是「粉絲」

 貝納達等了三十年,終於等到這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

 如今,許多學者和名人都是《願》的書迷,公開稱讚它。《泰晤士報》書評人凱里(Gillian Carey)教授認為《願》是大師級作品;奪得二零零七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英國女作家萊辛(Doris Lessing)讚賞《願》是最令人驚喜的作品。而英國的女演員愛瑪.湯普遜、傳媒人Joan Bakewell和演員Joanna Lumley均公開承認自己是貝納達的「粉絲」。

以施捨心態買書

 《衛報》記者蘭德斯曼(Cosmo Landsman)最近訪問了貝納達。他透露,曾經在倫敦北部「水石」書店碰見過貝納達,當時被他「糾纏」兜售《願》一書。蘭德斯曼想叫他「滾開!騙財的廢人。」他後來還是買了;以一種施捨的心態買了。相當於買了一本由流浪漢出版的《大件事》(The Big Issue)雜誌,出於同情而買書。

 世界上像貝納達這樣的人,數之不盡。他們終日發作家美夢,不斷地埋頭苦寫;就算一朝成名,卻如曇花一現,消失得無蹤無影。

 有些作家因寫小說難出書,鬱鬱不得志,會墮落、沉迷酒精毒品,甚至自殺。例如,美國作家圖爾(John Kennedy Toole),因沒人肯出版他的小說《笨蛋同盟》(A Confederacy of Dunces),一九六九年自殺身亡。他死後,《笨》奪得普立茲文學獎。

「希望有人讀我的書」

 英國去年僅有三千五百本成人長篇小說出版。寫書的人、投稿的人、遭遺棄的書和人,肯定數之不盡。大部分作家年薪只得一萬二千三百三十英鎊,不夠餬口。他們待到年華老去,成名夢空。

 貝納達接受蘭德斯曼時說,他不怕厚顏,到處兜售《願》。「有人說我不知羞恥,咄咄逼人。我並非為名利,只希望有人肯讀我的書。」當然,他也希望像《傲慢與偏見》的作者珍.奧斯汀(Jane Austen)那樣,名留青史。

相關新聞
百家廊:富翁是怎樣煉成的 (圖)
翠袖乾坤:這個遊戲才好玩
一網打盡:給你們的短信
琴台客聚: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個悖論
杜亦有道:將成絕唱
扶林晚風:帕穆克的官司
寫我遊情:金字塔之謎
手寫板:海風吹拂 (圖)
短載:爸爸的情人
浮城誌:Shall we talk
詩意偶拾:無題
試筆:晾衣服
稿例
當作家 要厚顏 (圖)
日知錄:日本人遊「兔子國」 (圖)
亮相:最後淨土 (圖)
康城一瞥 (圖)
鞋的印記 (圖)
戴妃遺物 (圖)
故人臉譜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