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今年3月,河南省文物局宣佈,在豫南地區找到了迷失的楚長城,並且第一次確定了楚長城的地理位置與走向。至此,後世找尋已久的楚長城,徐徐揭開其謎一般的面紗。 ■本報駐河南記者 程相逢 見習記者 陳楠
楚長城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一道長城。楚,周代諸侯國,位列戰國七雄。現今豫南地區就是當時楚國北方領地。楚國修建楚長城一說,散亂留存於文獻史籍之中。楚長城是否真的存在過,往往是人們對它的第一個疑問。
楚長城真的存在嗎?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考古與歷史研究所所長張新斌,多年來都關注楚長城的研究。他向記者解釋說:「人們熟悉的秦長城、明長城,文獻的記載非常明確。因為那是國家統一的工程,徵集了眾多的民眾參與,修建的時間、走向等記載都很清晰。」
「而楚長城是諸侯國獨自修建的,年代又比較久遠。史書中,只有人物對話或敘事中有過提及,並沒有專門的記載。」張新斌說。基於這樣的原因,後世的人們遍尋古籍,得到的只是書案上的隻言片語。
《左傳》中,楚大夫對齊侯說:「楚國以方城以為城」。《戰國策》記,「楚聞之,發兵臨方城」,「楚不能守方城之外,安能道二周之間」。《史記》說,「韓使暴鳶共攻楚方城,取唐昧」。
從這些記載中不難看出,楚方城對當時的楚國有重要的防禦作用。關於楚方城,有人說是山名,有人說是關塞名,也有人說是城邑名,一時眾說紛紜。
「長城之父」的疑蹤
值得慶幸的是,史書中的盲點,有地理志提供註解。《漢書.地理志》有關南陽郡葉縣條目中記載:「葉,楚葉公邑,有長城,號曰方城。」不僅如此,依據《水經注》、《郡國志》、《括地誌》等地理著述中的記載,能夠清晰得知,楚方城是分佈多處的防禦系統,並能由此推斷出其現世所處的方位。
中國長城協會有關專家對記者表示:「關於楚長城是否存在,並沒有疑問。目前的關鍵,在於楚長城到底分佈在哪裡?」
關於楚長城的全貌,不少學者將其分為北線、東線、西線三個部分,整體呈「U」型。2010年3月,河南省文物局宣佈,已基本掌握了平頂山市的葉縣、舞鋼市、南陽市的方城縣和駐馬店市的泌陽縣境內的楚長城分佈。通過研究春秋時期的列國長城,可以知曉當時總體的防禦態勢。經由這一過程,同樣也復原了列國的爭霸史。對於史學來說,還可以解決不少一直存有疑問與爭議的地方。從這個意義上講,楚長城本身就是一座不朽的記憶體。畢竟,它是從公元前600多年前的古戰場而來。
期待最終揭秘
2010年3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外宣佈,經過兩個調查隊徒步行走763公里,目前確定楚長城牆體30.15公里,被歷代破壞而消失的牆體約25.37公里、山險81.34公里。此外,發掘的楚長城牆體內所出遺物大部分為春秋時期,少量為戰國早期,未見晚於戰國時期的遺物。平均長城年代下限不晚於戰國時期,亦與文獻記載的楚長城時代一致。
對於這一發現,中國長城協會有關責任人表示:「國家文物局與我們都很重視。而對於發現的定論,還需要各方專家在當地召開研討會,達成學術上的最終共識。」
與看世事流轉兩千多年的楚長城相比,等待最終揭秘的過程當然短暫。但心中的這份等待,代表了後世對於先祖及他們所留下的珍貴財富的敬畏與景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