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段是戲曲的標誌,演員則是戲曲的靈魂。傳統上,戲曲依靠演員表演來吸引觀眾,演員根據劇本提供的意境,用動作和歌白把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精神氣質和音容笑貌等塑造為鮮明的立體形象。優秀的戲曲演員是動作大師,劇本上看似平平無奇的角色,通過他的唱做,變得生龍活虎,形神畢現。優秀的戲曲演員又是表情大師,善於捕捉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心理、感情活動,使之化為鮮明的、造型意味很濃的形象,並精確、鮮明地刻劃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韻,做到形神兼備,也因此各個行當各有性格化的戲曲動作,作為演員向觀眾傳達訊息的符號,讓演員的表演和觀眾的想像共同創造舞台的生活圖景。
由於戲曲以人物的活動為依歸,使傳統戲曲舞台環境不必換轉佈景,只須通過演員的虛擬動作,便可以從一個環境迅速地轉入另一環境。這可說是戲曲和西方傳統歌舞劇最大分別,它不是依靠燈光、佈景等舞台技術和製造舞台生活的幻覺來吸引觀眾,而是依賴舞台上的演員。演員各自的技藝功法、內涵修養、卓絕造詣,凝聚創造戲曲表演以「演員為中心」的藝術本質。但是自清末以來,在西方戲劇影響下,部分戲曲工作者和研究戲曲的學者,都主張從傳統的「演員中心」轉移為「導演中心」,讓導演成為演出的主導者,塑造整齣戲的風格,演員須根據導演的要求演繹角色,再不像在傳統戲曲表演裡,可以有純屬個人的表演段落。同時,為演出西方戲劇而建設的現代劇場亦使傳統戲曲演出方式受到抨擊,被認為不能與現代劇場的現代化資源結合,是落後於時代美學的舊藝術。
想法一百八十度改變
我在三、四年前,曾寫過一篇題為《粵劇進入現代劇場以後》的文章,主導思想也是提倡粵劇須自我改變來融入現代劇場。但過去兩年因深入探討粵劇的承傳問題,我的想法已經一百八十度改變,觸發思想改變則源於西九龍文化藝術區將來會興建一座專供粵劇演出的建築物。我想既然是專為粵劇演出而建築,當然要配合它演出上的需要,充分表現它的藝術特色,而不是豪華的西方現代劇場。所以,我在西九公眾諮詢會上提過要起一座真正的戲曲劇場,並不自量力在這專欄介紹戲曲美學,期望掌文化藝術決策的執權者,能打造一個真正屬於戲曲的場地。 ■葉世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