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 財富管理業務總監 林素芬
——消費得「喜」
近期雖然股市的表現較為反覆,但仍帶來不少投資機會。不過,買賣次數較為頻繁的投資者或會感到疑惑:為何每次到結算時,所得之真正盈利與自己計算有所出入?答案可能就在交易費用上。
投資者每次進行股票買賣時,除了面對買賣差價之外,無論是買入或賣出交易,都需要負擔其他交易費用,當中包括政府印花稅和證監會交易徵費等。而銀行或金融機構亦收取不同的股票服務費,其中經紀佣金一般是會根據交易金額、客戶類別或投資渠道而收取,收費不一。另外,某些銀行或金融機構亦會於買入交易中額外徵收以每手計算的存入費,每次交易可能收取多達200元;同時亦會向有股票買賣或存倉之客戶收取股票託管費(或稱存倉費),費用大多每月或每半年收取。
交易費用種類多 宜慎選投資服務機構
由此可見,眾多種類的收費會增加投資者的交易成本,影響潛在回報。假設銀行甲和乙都收取同樣水平的經紀佣金,不過銀行甲會於買入交易中收取每手5元的存入費和每月25元股票託管費,銀行乙卻豁免有關收費。如投資者每月買入股票2次及每次買入8手股票時,銀行乙就可為投資者節省每月105元的費用。因此,如果投資者懂得選擇交易費用較低的銀行,無疑是提高了每宗買賣的實質回報率。市面上有些銀行已豁免股票託管費及存入費,有助投資者更有效運用資金作投資。
若美股盈利增長勁 回報潛力或較高
另一方面,要爭取更佳投資回報,投資者亦應考慮投資市場及投資渠道。除了港股之外,美股市場亦值得投資者考慮。美股第一季度業績期普遍優於巿場預期,如道指較去年同期上升30%及標普500指數亦上升48.5%。另外,美國市場除提供股票買賣,亦有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可供投資者選擇。
至於涉足美國市場的方式亦見容易。個別銀行除提供網上港股及美股服務,亦提供流動電話港股及美股服務,投資者不單可以隨時隨地享用港股和美股服務,更可免費獲得更多兩地股市的資訊,如公司資料及無限次即時美股報價服務等。當然,投資者須留意投資涉及風險,而投資產品價格可升可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