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995年初中央樂團的新年音樂會,也是樂團與指揮陳佐煌的最後一次合作。音樂會後,「改革」已在暗中進行。周光蓁提供
——讀《中央樂團史》有感
文:馮琬珍
記得去年12月12日,三聯書店(香港)在中國交響樂團大廳舉辦了周光蓁博士所撰寫的《中央樂團史》首發式座談會。當時,年逾九旬的文化部老領導、中央樂團創建人之一、中國文聯主席周巍峙和曾在中央樂團任職、合作過的指揮家、演奏家、演唱家無不為這本書的出版而熱烈討論。
現在沉澱下來想想,這書中的內容,看起來是寫樂團,其實也在寫我們自己。我的全部音樂生涯,我生死與共的事業、同事、愛人、朋友都記在這部書裡。有人認為不應寫「文革」,我們卻認為這一段不能去掉。自己的歷史是自己寫的,這一段史實是我們個人、我們國家百年也揮之不去、塗抹不掉的傷痛,不要忘記、更不能忘記。
在這部書裡,80年代以來的事離我們最近,寫得也最為生動。
文革後八十年代初,大家一心期盼著在百廢待興的環境裡,盡快地振興交響樂藝術事業,達到世界先進水準。正好全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我們多麼希望通過改革,能使我們邁出困境。可是不行!短短幾年間古典音樂處境急轉直下。我們曾多次設法自救,向上級匯報,向社會呼籲,做大量的普及工作;直到1993年文化部委任顧夏陽、田玉斌、趙繼昌三位來樂團任副團長,又得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的鼎力相助,全團才有了起色。
在樂團有好轉之時,上級宣佈中央樂團為部直屬院團中改革的首選團體。改革,樂團人最渴望改革,然而善良的樂師們,只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借助有效的改革使樂團得以重振;卻完全未料到來樂團具體執行改革方案的班子們如此這般……首先中國交響樂團(國交)在1996年成立前宣稱是在中央樂團的基礎上建團,可其正式成立時,卻去掉了原樂團的合唱團、室內樂隊、創作組及獨唱獨奏組。後來雖然將合唱團保留,但卻將合唱團冠之以「附屬」,實際上是將一個國家合唱團降為業餘團、與「中國交響樂團附屬少年及女子合唱團」同等地位,又將一個大合唱團演員減至30人,這個方案將許多有經驗的合唱歌唱家們、特別是將著名指揮家嚴良堃、秋里置於何地?他們都是國家寶貴的藝術人才!
另外,在交響樂隊,「國交」領導班子一下就廢走了12個原聲部首席,他們是樂隊的骨幹,不僅有幾十年演奏交響樂藝術的嫻熟技巧和經驗,還具有專業組織才能,在樂團發揮重大作用。這麼做的後果是,「國交」成立初始,因為大部分樂手無專業交響樂合作經驗,不得不搞只有學生樂團才有的專業集訓。也由於新團領導班子不尊重藝術規律,不尊重藝術人才,不明白如何發展藝術事業,導致在成立四年後,已在「國交」任職的部分原中央樂團樂師集體憤然離團。有聽眾在改革後不解地問我們,為什麼放著一個已經很職業性的、富有經驗、享譽國內外的中央樂團不要,而去湊一個完全無交響樂合作經驗的青年樂團呢?這就是改革的目的嗎?可據悉,對於中央樂團的改革方案,許多中央樂團的領導以及周巍峙、李凌、嚴良堃以及在職的中央樂團三位副團長顧夏陽、田玉斌、趙繼昌等都不清楚。尤其是三位副團長,他們受文化部的委任來團約兩年,樂團各隊、組已有新貌,而這樣草草地讓他們離團,這是怎樣在執行國家改革政策的呢?對樂團改革的如此決定,李凌曾疾呼——那真是九十餘高齡的老團長在用生命疾呼,因為他給周巍峙老領導寫完信、給《崢嶸之光》合唱音樂會題過辭後沒幾天,就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當時,參加樂團改革方案討論的李、韓二位老指揮並未發言。多年後,韓指揮在本書首發會上,曾表示:「我為自己參加了這個錯誤的決定深感內疚……」
八、九十年代我們就渴望改革,最需要改革的是國家政策的強力支持、新人才的大力補充、樂團經費及樂手待遇的提高、外來高精尖專家的加盟、對國際最新行業資訊的隨時掌握。我們希望用國家給我們的知識和技術為國家做出一個值得世界稱道的專業樂團,而在八十年代,只要有一定的經濟上的支撐和政策的鼓勵,我們也有能力做到。如大家看到的,就目前看來,在中國的交響樂行業及專業合唱行業,絕對不是新的團一定好,舊的隊一定差;更不是不停地考核樂手拆組樂團就算改革;投入天文數字、不計成本也未見得就能建一個好的樂團。我們的業界到底要改什麼、要怎麼改,我們改革是為什麼,最終讓什麼人受益?難道不值得我們的業內上下和某些一天到晚以所謂「改革樂團」為己任的人深思麼?我們中國的專業音樂事業要走向何方呢?可以說我們中國擁有世界最好的樂手、最敬業的演員,那麼我們樂團最終問題的癥結在哪裡呢?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中央樂團的前車之鑒應該使後人警醒。
最後我們這些當年共同經歷了那次「改革」的中央樂團人,衷心感謝此部書的作者周光蓁先生以及三聯書店(香港),是你們的這部書使我們感受到我們當年的艱苦掙扎沒有白費!縈繞在我們心中這麼多年的樂團情結是值得的。
本文作者為退休中央樂團合唱隊女高音兼宣傳主筆。
編註:周光蓁將於7月23日在香港書展參與「名作家講座系列」,講題為「紫禁城的絕響──從中央樂團40年看中國現代史」。有興趣的讀者可登入書展網頁http://hkbookfair.hktdc.com/預留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