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樊綱(左)與劉遵義出席香港中華總商會110周年會慶。 本報記者劉國權 攝
【本報訊】(記者 卓建安、李永青)對於近期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表示,近期市場誇大了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目前中國仍有必要防止經濟過熱,並未見到宏觀調控政策有轉向的跡象,而宏調政策有必要堅持到見效為止。
全球經濟二次探底被誇大
樊綱昨日在港出席「香港中華總商會110周年會慶—香港高峰論壇」時表示,近期市場誇大了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而歐美經濟在經歷金融危機後,需要度過兩、三年、甚至四、五年的低迷期是可能的。對於近期市場有聲音表示中國宏調政策有可能放鬆,樊綱指出,目前中國仍有必要防止經濟過熱,其中包括防止房地產市場出現泡沫。
仍有必要防止地產泡沫
樊綱還指出,目前中國宏調政策有必要堅持下去,未來政策會否需要作出調整,要視乎房地產市場調控情況及固定資產投資情況,而目前並未見到宏調政策有「回頭調整」的跡象。
樊綱昨日在論壇上演講時表示,過去30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而預計未來30年中國仍有可能保持經濟高速增長,其支撐的因素包括資本投入、勞動力和生產力的提高。
未來30年內地仍可高增長
在資本投入方面,樊綱表示,目前中國的儲蓄佔GDP比重達到51%,這在世界上是十分罕見的。就算未來儲蓄率降至45%,也是世界最高,而且儲蓄率下降的難度很大。此外,未來外資不斷流入的趨勢不會改變,因此,資本投入對經濟的支撐作用未來30年不會弱化。
加強社會保障避免危機
在勞動力方面,樊綱表示,雖然近期工資水準有所上升,但高低收入差距的縮小不會很快發生,中國距離所謂「劉易斯拐點」(即勞動力由過剩走向短缺的轉折點)還有10至15年的時間,未來中國仍然還會是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的國家之一。
在生產力的提高方面,樊綱指出,今後30年中國對教育投入的增加、創新機制的發展、人力資源的提升以及金融業的發展等,均會使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力。
樊綱說:「把這些因素加在一起,我看不出今後10年、20年,甚至30年,這些(支撐中國經濟過去30年高速增長的)因素會消失。」
不過,樊綱亦指出,要確保未來30年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也面臨諸多挑戰,其中尤其要避免出現大的危機而使經濟增長被打斷。這些危機包括經濟或金融危機、社會危機,譬如為避免出現社會危機,在社會保障方面要加強等。
劉遵義料ECFA效應較CEPA大
另外,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劉遵義表示,內地與台灣簽訂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將對台灣經濟帶來重大利多,在某些方面的好處甚至較內地與香港簽訂的CEPA更多。
他指,內地居民「個人遊」為香港帶來大批內地遊客,並刺激了香港經濟增長。相對於內地居民在香港一般逗留3天時間,台灣面積更大,內地客停留時間可達7天;加上與香港商品多以進口為主不同,台灣主要是本地生產,因而「個人遊」為台灣經濟所帶來的乘數效應該比香港大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