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李一衡。 本報記者張偉民 攝
【本報訊】(記者 涂若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本周二指人民幣被「大幅低估」,引起不少爭議。IMF駐華首席代表李一衡昨於香港出席廠商會活動時為此「解畫」,稱此舉並非是幫助其他國家對中國施壓,而是因為對中國自身有利。因為隨著經濟強勁發展,中央日益重視刺激內需和增加居民的家庭收入,人民幣匯率改革不僅可平衡貿易,亦有助於實現這些目標。
辯稱對中國自身有利
李一衡昨日被不少傳媒追問對人民幣匯率的看法,但他一直出言謹慎,僅表示人民幣可能被低估,但就拒絕回答是否被「大幅低估」。他強調,IMF的研究是獨立而客觀的,從來不受任何國家的政治壓力,又指中國政府亦非在美、歐等國壓力下才將人民幣升值。他預料,人民幣長期將維持升勢,但就不肯預測具體升幅,僅建議中央應擴大匯改,令匯率波動空間更加彈性。
對於內地經濟,李一衡亦持樂觀看法,指中央已採取迅速、果斷和有效的措施,確保今年經濟仍能強勁增長,繼續成為帶動全球復甦的動力。他稱內地部分城市的樓價的確過高,建議引入房地產稅,並認為今年內地有可能會加息。至於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他就稱無需擔心,相信目前仍處於可控的範圍。
IMF稱低估5%至27%
據路透社本周二報道,IMF的工作人員估計,人民幣匯率低估幅度介於5-27%。其實,IMF今年已多次發表人民幣被低估的言論,6月中更指被「大幅低估」,引起較大反響。三天後中央即宣布重啟匯改,人民幣亦正式重啟升勢。路透社消息指,內地當時對IMF表示嚴重不滿,之後IMF將今年報告中涉及人民幣的內容進行部分修改,刪除了「大幅」的措辭,理由是近期的匯率評估是根據「不確定」的經常帳盈餘來預測,又讚揚中國的匯改是「對全球經濟危機果斷的政策回應」。
|